近日,多位領導專家學者齊聚浙江省武義縣,就堅持和深化新時代“后陳經驗”開展研討。有關專家在發言中指出,“后陳經驗”由解決村務監督問題萌發而來,完善了村級組織架構,生動體現了基層群眾的實踐創造;“后陳經驗”充分展現了基層群眾自治的生機,打通了基層群眾自治的新路徑。
2004年,為解決一筆巨額土地征用款引發的矛盾,武義縣白洋街道后陳村設立財務村務監督小組,并演變為后來的全國首個村務監督委員會。2005年6月17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到后陳村考察調研,首次總結提煉“后陳經驗”這一概念,指出“發端于武義并在金華推廣的‘后陳經驗’,是實踐中的一個創舉”。
十六年來,“后陳經驗”的實踐內涵不斷拓展,從單一管錢邁向村務監督,實現事后監督變為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監督;從村務監督邁向社會治理,在更寬領域實現事務管理從少數人說了算到一律按制度辦。
領導專家在發言中指出,堅持和深化新時代“后陳經驗”,關鍵環節在于牢牢把握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權,重要指向在于構建新型村社治理格局、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不竭動力在于組織發動群眾共建共享共治。要認識到黨建統領是政治靈魂,必須始終突出黨的領導這一最大優勢,把基層黨建貫穿于基層治理的全過程和各方面,不斷夯實黨的執政根基。源頭治理是實踐要義,必須始終秉持“權力受約束、村務全公開、村民好監督、自我能糾偏”原則,進一步強化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推動基層善治久治。領導專家在發言中強調,特別是村書記、主任“一肩挑”后,如何規范村級權力運行,如何加強源頭治理,需要“后陳經驗”進一步深化發展,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