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市秀洲區油車港鎮勝豐村的美麗鄉村鳥瞰。陸海根攝
76歲的老人張金泉,是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油車港鎮勝豐村的一名農民畫家。今年3月,歷時半年的巨作終于完工,最近正忙著裝裱。23米的分段式長卷,是他前所未有的挑戰,幾度挑燈至午夜。用40個重要歷史節點,張金泉描繪了建黨百年走過的風雨歷程。
省級非遺“南湖畫舫制作技藝”的傳承人韓鳴華,今年訂單是往年的五倍多,開年后還未歇過。選料、切割、拋光、拼接……盡管從他和徒弟們的手中,已有20多萬艘大大小小的紅船船模走向全國,但對待每個作品,韓鳴華始終一絲不茍,這是他的信仰。
在嘉興,幾乎每個當地人都能找到自己與紅船的故事。即將迎來建黨百年之際,每一天的南湖之畔都是人頭攢動。全國各地的黨員趕至這里,看一次展覽,聽一次黨課,學一次黨章,觀一次專題片,瞻仰一次紅船,重溫一次入黨誓詞,來領悟中國共產黨建黨的初心,也重新找回自己入黨時的初心。
歷史:一個大黨誕生于一條小船
1921年8月初的一天,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從上海轉移到浙江嘉興,在南湖的一條游船上悄然開始。
續會之地,為何定在南湖?其中一位代表陳潭秋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原本決定到杭州西湖繼續開會,但上火車前又想到西湖游人太多,遂中途變計,到離上海約三百里之外的嘉興城。嘉興有一個南湖,也時常有人雇船游覽。我們借游湖為名,雇了一只大船,并預備酒食,在船上開會。
這是會議的最后一天。上午9時半以后,天降大雨,游人均系舟登岸,大為敗興,倒是對開會提供了便利??偣菜膫€議程:審議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草案;審議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決議草案;審議中國共產黨宣言草案;選舉中國共產黨中央領導機構。
不足1000字的黨綱,只有15條。南湖會議上,代表們字斟句酌。中國共產黨的制度建設,正源于這份看似每一條都不長、但力透紙背的黨綱。特別是組織章程,一些規范時至今日仍在沿用。黨綱每通過一條,船艙里便會響起一陣掌聲。
離船不遠,就是煙雨樓。結束上午的議程后,代表們匆匆用完餐,很快又投入到熱烈的討論中。會議的最后一項議程,是選舉產生中國共產黨第一個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任書記。這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正式完成組織立黨。
今日:共同富裕的壯麗畫卷
回首百年,中國共產黨從南湖起航。當前,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已經出發。在嘉興,一幅共同富裕的壯麗畫卷正徐徐展開,繼續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2004年3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就統籌城鄉發展,專程到嘉興進行了為期4天的蹲點調研,指出“嘉興完全有條件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統籌城鄉發展的典范”。17年來,嘉興牢記囑托,大力踐行紅船精神,在統籌城鄉發展、推動共同富裕方面取得了扎實成效。
走進南湖區新豐鎮的竹林村,只見綠樹掩映,水清路凈。誰又能想到,8年前,這里曾是遠近聞名的養豬大村,最高峰時的存欄量超過15萬頭,臭氣熏天,污水橫流。2013年后,村里拆豬棚、保生態、建美麗鄉村,夢里江南水鄉又回來了。
竹林村黨委書記陳云華告訴記者,如今,村莊成了3A級景區,環境變好后,年輕人不再往城里跑。夜幕降臨,家家門口停著小轎車?,F在,竹林村還引進了第三方運營機構,努力將“美麗經濟”做大,讓綠水青山在家門口變成金山銀山。
同樣曾是養豬大村的南湖區鳳橋鎮聯豐村,如今也搖身一變,成了休閑觀光的網紅打卡村。文創產業園、農耕文化園、濕地公園、田園學校體驗館……去年,村里打造了“黨建一條線”,旅游收入超過了500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2910元。
數據顯示,2020年嘉興全市人均GDP達到1.63萬美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6.41萬元和3.98萬元,尤其是農民人均收入連續17年居全省第一,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61∶1。在這里,不僅口袋富,而且精神同樣富有。
駛入勝豐村,銀杏天鵝湖與西千畝蕩之間,修舊如舊的棧道與現代藝術墻繪相映成趣。很難想象,記者所在的農民畫館,四年前還是一個養雞場。而與之相鄰的咖啡屋、粽子體驗鋪、伴手禮品店等,前身則是豬舍、織布間。烏黑的西千畝蕩,如今已一湖秀水,昔日破舊雜亂的水產碼頭化身觀景平臺。
張金泉用畫筆謳歌時代,張進泉則用刻刀雕出美好生活。記者采訪時,他正制作一塊糖糕板,模子便是南湖邊的紅船。采訪間,附近合心村的老人湯阿銀也聞訊趕來,帶著她新鮮出爐的畫作。這個“農民畫十姐妹”團隊,平均年齡75歲,用一支畫筆,畫山水、畫變化、畫幸福生活。一頭銀發,臉上卻滿是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