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意間的寒風瑟瑟才突然意識到立秋都已經過了幾天了。秋天是我最喜歡的季節,歷來文人著墨太多,我亦不能免俗。喜歡秋天的隨性,喜歡它的一切都那么剛剛好。來青華鄉中窯村當村官也有些時日了。每每和朋友通電話的時候總是自嘲為“山人”,說現在的自己已經是“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而這里的秋天是唯一的慰藉。
“天高云淡處,雁過無痕”,這里的秋是曠達的。天空高遠而澄澈。偶爾散步于林間,偶然發現一冽清泉。掬一捧在手,清涼透過十指的寒,才發現整個秋都掬在了手心里。濛濛一陣秋雨后,更覺王摩詰的“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卻是無與倫比的佳句。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樹為霜”,秋天有時也太過于蕭瑟,總喜歡也牽帶著讓人哀傷。可能是在秋天里像上元節、中秋節、重陽節這樣的佳節太多,而“人生自是歡聚少,唯有離別多”。秋天又沒有絲毫造作太過真實,連同秋里的山水都是那么的冷峻。“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又怎能不讓人心生哀愁?
秋也總是那么隨性,總喜歡不拘掩飾,表達最真實的自己。它有“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熱情,也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張揚。除了“萬里悲秋常作客”的一面,也有不羈放縱的一面。蘇東坡曾道“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秋色又何嘗不是如此?
秋,一個多情、任性的季節。“草木一秋,人生一世”,在秋里終究看透生命的輪回。歷經滄桑,總會有像納蘭容若一樣“欲語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的無奈。也會有李易安一般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的“冷冷清清”。與其“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不如不要辜負了美景和年華,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為人民、為民族的無窮事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