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來自基層醫療一線的全國人大代表,陽江市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黃曉渝感覺肩上責任重大。履職以來,她帶著醫生和全國人大代表這兩個身份,在治療好患者疾病的同時,還注重傾聽基層群眾對于醫療健康服務的呼聲和需求,并通過調研,形成有針對性和實操性的建議報告。
“感覺這一年來很充實,每一次接診、每一次調研,我都充滿了使命的力量。”黃曉渝說道。今年全國兩會,黃曉渝將會提3個建議,分別是關注群眾養老、村級衛生站科學管理以及如何全面快速提升全民健康素養。
黃曉渝工作照。
談履職
為構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建言獻策
“在醫療工作中,我們要把提高群眾的獲得感作為工作導向,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服務能力,改善工作方法,真正讓患者感到溫暖。”當上人大代表后,黃曉渝更加關注群眾對健康服務的呼聲和需求。
黃曉渝認為,全國人大代表和醫生兩個角色是統一的,醫生的工作是每天近距離為病人服務,當選人大代表后,會更加關注群眾所想、所盼,探究背后的原因,然后帶著問題去調研,為民發聲,把廣大群眾的需求作為行動導向,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職責。
黃曉渝下鄉開展義診活動。
“人民群眾對健康的需求是全方位、全周期的,但這條維護健康的鏈條還存在著斷裂和空缺。”她說,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她要通過大量調研,針對構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中還存在的實際問題建言獻策。
黃曉渝經常下基層,到群眾家中家訪,了解基層健康醫療需求。
“現在國家提出‘大衛生、大健康’理念,就是要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到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注重疾病預防、健康管理等,滿足群眾全方位的健康服務需求。”一年來,黃曉渝在繁忙的臨床中之余,幾乎每月都下到基層,不單是到基層義診,還積極開展健康講座,甚至經常深入農村到有困難的特殊患者家中家訪指導疾病管理。在不斷地與基層群眾接觸過程中,黃曉渝發現,群眾的養老需求,農村地區群眾如何解決“看病難”等問題,是基層群眾關注的焦點。
黃曉渝是醫院的技術骨干,圖為她正在主刀給病人做手術。
談建議
今年3份建議聚焦基層群眾看病養老
經過1年來的調研,黃曉渝撰寫并提交了3份建議,分別是《關于整合鄉鎮醫療資源建立醫養護結合的養老模式的建議》、《關于助力鄉村振興,把村衛生站納入公益性管理體制的建議》、《關于快速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把規范的健康宣教納入地方每年民生計劃中的提議》,3份建議分別關注養老、鄉村醫療、居民健康素養等方面。
黃曉渝下基層開展義診。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養老需求劇增,然而我們目前以家庭養老為主的模式難以滿足養老需求,‘養老’和‘養病’不能完全分開,特別是一些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迫切需要‘醫養護’相結合的養老模式。”黃曉渝調研發現,可以最大發揮目前鄉鎮一級醫療機構的資源,在交通方便的中心鎮進行試點,依托鄉鎮衛生院,建立“護理院”“養老院”合為一體的“醫養護”養老機構,滿足老人醫療、養老、護理等各方面需求。
黃曉渝正在給老年人看病,尋問相關病情。
“目前在黨委政府重視下,鄉村衛生站已基本全覆蓋,但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大多數鄉村衛生站目前還未納入公益性管理體制中,導致鄉村衛生站醫療服務水平參差不齊。”提升農村醫療服務水平是鄉村振興不可缺失的一環。黃曉渝建議,把村衛生站醫務人員納入公益性編制,由鎮衛生院管理,加強對人員的繼續教育、質量考核,并在村衛生站落實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更好發揮村衛生站保一方健康的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