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致富不忘鄉鄰,始終以敢闖敢干的勇氣,爭當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雁”;他憑借一股子不服輸的干勁,帶領村民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他就是永善縣伍寨鄉中寨村雞罩爐村民小組長王朝海。
天剛亮,王朝海一早起床,打玉米面、切豬草、和飼料……忙的不可開交。
走進伍寨鄉中寨村伍中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只見一頭頭豬兒膘肥體壯,圈舍寬敞明亮,干凈整潔,回想當年的務工經歷王朝海歷歷在目。
1991年,王朝海和許多年輕人一樣,懷揣著致富夢想踏上了務工的征途,在昆明市富民縣的一家養殖場養豬,一干就是7年。期間,勤奮好學的王朝海,除了拿到工錢外,更重要的是學到了規?;B豬的真本領。后來,王朝海又輾轉到多地務工,2012年小有積蓄的他決定回鄉搞養殖,帶領村民們一起發展致富。
“我為什么要去養豬場拼死拼活的干這么多年,就是為了我們今后能發展的更好?!蓖醭Uf道。
深得村民信任的王朝海,2013年,被大家推選為雞罩爐村民小組長。
“從當上社長那天,想到農戶都相信我,選我當社長,我就必須帶到農戶們要好好的干?!蓖醭Uf道。
在發展養殖的道路上,王朝海并非一帆風順,也遇到了不少困難,但他都堅持不懈,認真總結成敗得失,積極參加縣鄉組織的種養培訓學習,進一步掌握了養豬的各項關鍵技術。通過深思熟慮,王朝海決定東山再起,繼續走規?;B豬的道路。在國家惠農政策的支持下,王朝海通過申請小額信貸資金5萬元和自籌資金4萬元,購買了100余頭仔豬,并以每平方米1元的價格向當地政府租賃圈舍756平米,開始規?;B豬。通過精心飼養,王朝海掘到創業以來的“第一桶金”,出欄肥豬138頭,產值35萬元,除去生產成本,純利潤在18萬元左右。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創業成功后的王朝海帶領當地貧困群眾成立了伍中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吸納了伍寨社區、白云、中寨等地的83戶村民加入合作社。
伍寨鄉中寨村屬高寒山區,馬鈴薯產業是當地村民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之一,村民們大都以傳統種殖為主,產量較低。為進一步提高馬鈴薯產量,增加群眾收入,2013年,伍寨鄉積極推廣馬鈴薯高廂壟作技術,起初,村民們不看好,大家都不愿意種。
王朝海積極示范帶頭,利用自家的3畝土地進行高廂壟作種植,結果平均畝產達5800斤,產量比傳統種植高出一倍。
“以前我們用牛來種,畝產才兩千斤左右,看到社長家實施高廂壟作效益好,我們就照著他家這種方法來種植,這幾年來,畝產達到了六七千斤。”伍寨鄉中寨村村民陸大發說道。
雞罩爐村民小組貧困戶陳廷洪,看到馬鈴薯高廂壟作技術帶來的經濟效益,當即決定把家里的10余畝土地全部入股合作社種植馬鈴薯。2018年,采挖馬鈴薯4萬斤,賣出1萬斤,獲利8千元。在王朝海的示范帶動下,當地像陳廷洪一樣入股專業合作社種植馬鈴薯的群眾有60余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0戶,規范化種植馬鈴薯600余畝。
“社長帶領我們發展種植、養殖,只要他能掙得到錢的,他都帶著我們做,我們愿意跟他干,大伙都擁護他?!碧岬酵醭?,村民陳廷洪對他贊不絕口。
不忘初心,飲水思源。在王朝海的帶領下,如今,雞罩爐村民的思想進步了、口袋鼓起來了、日子也越過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