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問我的都是行話。”回憶起習近平到查干湖考察時的場景,漁場職工張文連稱這是“做夢都不敢想象的見面”。
2018年9月25日至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東北三省考察。26下午,習近平到吉林松原市查干湖同漁場職工交流。
他詳細詢問查干湖漁場職工的收入情況,并囑咐職工們查干湖保護生態和發展旅游相得益彰,要堅持走下去,并祝愿大家生活“年年有魚”。
“當時,總書記和我們見面、拉手,嘮嘮家常,現在想起來像做夢一樣。”張文至今對當時的場景記憶猶新。
“總書記問我的都是行話”
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吉林省松原市考察。這是習近平在查干湖了解漁民捕撈作業情況。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查干湖是我國十大淡水湖之一,是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亦是吉林省著名的漁業生產基地。由于湖區水質改善,生態漁業使得查干湖的魚成了“地標性的美食”。
“沒有想到,說起咱們查干湖的生態、環境、旅游這塊兒,總書記給‘點贊’了。”張文一臉美滋滋。
更讓他沒有想到的是,總書記問的都是行話。做了20多年的“漁把頭”,張文當時一下子就打開了話匣子,魚臥在哪兒、哪塊水有多深……還向總書記介紹起了湖區科學捕撈和生態平衡的工作。
說起現在的查干湖,張文滿臉的驕傲。“我們查干湖捕撈屬于傳統捕撈,查干湖的魚現在可都是綠色食品了,國家已經認證。現在我們水質好了,還養了一些優良品種的魚,個兒頭大、體肥。”
連年的“查干湖冬捕”更是以傳統的捕撈方式和熱火朝天的奇特場面吸引著眾多游客和各大媒體的關注。被認為有著“好彩頭”的“查干湖頭魚”,拍賣的價格更是引得熱議。
張文說:“總書記問完我們的情況后,祝愿我們‘年年有魚,年年有余’,大伙兒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生態好了,日子紅火了”
總書記關心大家伙兒的收入。正值年末,張文敞亮地給記者算起了總帳:“我夏季收入就有八九萬元,冬季收入三萬元左右。”
據他介紹,查干湖的職工光是冬季旅游和冬捕這兩項,家家差不多都能有三萬元的收入,所以這里的職工家家都有磚瓦房,有的在松原市區都買了樓房、私家車。
一個人一年就能掙十多萬元,這在過去張文是不敢想的。用他的話說,“我就是個普通的工人,現在真是過起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過去,查干湖水少,張文和工友們只能靠打野生魚掙錢,捕撈使用的都是小眼網,工具也很笨重,一年收入不過幾千元。
得益于國家政策的有力實施,查干湖不僅生態環境好了,老百姓的意識也提高了,漁業收入更是水漲船高。
河湖連通供水工程連通了包括松花江在內的82個周邊湖泡,為查干湖引來活水,形成查干湖生態群落。“再也不是過去的水泡子了。”張文說。
生態好了,漁業就好了,日子也紅火了,漁場職工一年到頭都有活兒干。“每年只有十多天的時間是空閑的,這十多天還得馬不停蹄地組裝捕撈的網具。”
漁場職工通過科學養殖、計劃捕撈,靠自己的勞動、靠聯產計酬,多干多得,心里樂呵。“現在我們使用6寸的網眼,把4斤到5斤的魚漏掉,讓小魚繼續生長,讓整個生態可持續。”張文介紹說。
“希望人們都來查干湖旅游”
吉林松原查干湖漁場職工張文介紹“冬捕”用具。(陳燃 攝)
歲末寒冬,冰雪封湖,查干湖迎來冬季冰雪漁獵。“祭湖醒網”“拉網捕魚”、馬拉絞盤、打冰眼……這是一種傳統的漁業生產方式和習俗,已傳承千年。
“保護好我們查干湖漁業部落,這些最古老的東西要流傳下去,不能讓它遺失了。”張文說。
每到冬捕,張文都特別重視,在他看來這是一項隆重壯觀、不失神秘的儀式。“每年到‘祭湖醒網’儀式的時候,穿上傳統的皮毛大衣,戴上皮毛帽子,那種自豪勁兒別提了,彰顯了咱東北漢子的豪氣!”他說。
張文說,總書記的到來和囑托給了他很多啟發。為了吸引更多人來查干湖旅游,“現在我這個‘漁把頭’也成了‘網紅’了。”
緊接著他熟練地對著鏡頭做起了“代言”:“希望全國各地的人們都能來我們查干湖旅游,到查干湖、到家里來做客,品嘗咱查干湖的鮮魚。”
“總書記囑托我們查干湖保護生態和發展旅游相得益彰,要堅持走下去。我們一定守護好查干湖這塊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