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上午,到鄉政府匯報扶貧工作,下午召開村民代表大會;19日,上午邀請市農業局技術員到香菇基地指導,下午到馬家河學習植物園發展經驗……”翻開十堰市茅箭區茅塔鄉巖屋村黨支部書記李敏的筆記本,只見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每天的工作。李敏原任十堰市發改委工業科科長,2018年11月,他被派往巖屋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
“讓干部到一線鍛煉,從一線選用干部。”十堰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劉榮山介紹,該市把精準扶貧、信訪維穩、招商引資、文明創建、項目建設等基層一線作為鍛煉培養干部的主戰場,強化跟蹤分類培養。
張滿是從市總工會到招商服務中心掛職的干部。他說,以前只守著一畝三分地,現在學禮儀,要懂客商的行業,還要了解全市的產業發展方向、扶持政策等,不加強學習根本無法開展工作。
據統計,2018年,十堰市派出兩名博士到縣市區任黨政領導班子副職,7名年輕干部到鄉鎮(街道)任黨委副書記,15名年輕干部到扶貧、招商等一線磨礪鍛煉,先后派出354名機關干部下鄉任村支書。
十堰市委組織部建立結對幫帶、動態管理制度,實行單位領導與年輕干部“1+1”結對幫帶制度,對年輕干部學習上指路徑、工作中教方法、思想上把動向,有的放矢對年輕干部進行培養。同時,對經實踐檢驗不符合條件的淘汰“出庫”,對表現優秀的補充“入庫”,保持后備干部隊伍有進有出、定期補充、備用結合、總量平衡。
“過去,通過考試的確發現不少優秀干部,但也催生一些‘考試專業戶’。”十堰市竹溪縣委組織部負責人介紹,幾年前,該縣每年都有數名基層年輕干部考到外地工作,造成部分年輕干部把主要心思放在考試上,不能安心本職工作。
十堰市改變過去“以考擇優”的做法,出臺《關于培養選拔年輕干部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強化履職盡責管理結果運用,注重在工作一線培養考察干部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樹立鮮明的基層導向,讓年輕干部心無旁騖干工作。
該市堅持在調研考核中發現識別優秀年輕干部,分系統組織實施縣市區鄉鎮干部、衛計系統、教育系統等專題調研,“海選”掌握一批德才素質好、群眾認可度高、有一定培養潛力的年輕干部。
2018年,該市市級層面建立了135人的優秀年輕干部名單,先后調整使用40歲以下優秀年輕干部22名,擇優提任副縣級領導干部5名、重用副縣級領導干部3名;各縣市區195名優秀年輕干部調整充實到各級領導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