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蓄能,請撥‘114’。”最近,在湖北省鶴峰縣村干部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這里的“114”,不是一個電話熱線,而是該縣為打造一支帶不走的工作隊,專為村“兩委”干部開展的一項充電蓄能工程,即一名駐村干部結對一名村“兩委”干部,開展學理論、學技能、學方法、學規矩行動。
“這是4月份第二周教您的技能,您再仔細想想看,是不是在打印時需要在哪里輸入數字。”張蕾耐心地走到湯菊珍面前進行指導。
張蕾是鶴峰縣革命紀念地管理中心駐中營鎮巖屋沖村第一書記,在今年開展“114”幫學提能工程時,結對幫扶了該村組織委員湯菊珍,手把手地教她學會了黨建業務知識、精準扶貧政策和電腦操作技能。
“以前我在電腦上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打,在張老師的幫助下,現在已經會打字、打印和制作表格了,在村里不僅能勝任工作,回到家后還能在我小孫女面前秀一把呢!”湯菊珍自豪地說。
對于這樣“保姆式”的以帶幫學,鶴峰縣委組織部要求,駐村工作隊每周都要因人而異制訂一份學習計劃,實現幫學提能全覆蓋,為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優秀村“兩委”班子注入了強大而持久的驅動力。
為保證村干部“學有所獲、學有所用、學有所成”,鶴峰縣太平鎮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競賽活動,涵蓋上臺演講、材料寫作、知識問答、電腦操作、主題辯論等內容。
鶴峰縣緊盯“迅速提能生效”這一目標,建立“季度一比武、半年一測試、年度一驗收”的工作機制,由駐村隊長和聯系村領導牽頭,全體黨員和村民代表參與測評,實打實地檢驗學習成效,很好地激發了村“兩委”班子學習熱情、干事活力。
五里鄉后坪村董學龍擔任村主職干部后,駐村工作隊隊長劉斌迅速結對開展全方位的幫學幫教。董學龍曾是貴州的一名工程老板,自當了后坪村黨支部書記后,很快轉變身份。任職不到半年時間,董學龍解決了村“兩委”班子老化、黨員隊伍管理松散的問題,并著力改善基礎設施,大力發展“煙、菜、藥”三大產業,后坪村搖身一變成為“先進村”。
村“兩委”干部就像是一粒粒種子,經過駐村工作隊精心的施肥、澆水、修枝,逐漸長成參天大樹,為群眾遮風擋雨,匯聚了強大的工作合力。
截至目前,全縣已實現結對幫學提能全覆蓋,共幫學提能村“兩委”干部1029名、后備干部64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