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省錦屏縣銅鼓鎮花橋村辣椒種植基地里,農戶們施肥、起壟、蓋膜、栽苗、澆水......忙得不亦樂乎,一場及時雨讓花橋村的辣椒移栽全面鋪開。
身著迷彩服的羅平江正帶著群眾打理西藍花地,準備新一輪的播種。“現在是種辣椒的最佳時間,我們必須搶抓時間,最大限度提高扶貧產業效益,為今年豐收打好基礎,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羅平江說。
“種辣椒也是技術活,等到辣椒的葉子長到三、四片的時候,就要進行移栽。在移栽的過程中,最好要帶上泥土栽植這樣成活率比較高。定苗的株距需要40厘米一顆,不可以太寬,太寬會影響產量,也不能太窄,太窄會影響通風透氣,同樣會影響辣椒的質量。一般移栽定植的秧苗要一窩一棵。”種植田里,肖池彬接過農戶遞來的秧苗,熟練地栽種,不時與大家交流幾句,“這株秧苗得輕拿輕放,保證帶上泥土的完整性,并且當天就要種下去,這樣才能讓秧苗早生快發。”
看著種下的辣椒苗,肖池彬心里暖暖的。他蹲在地頭心頭默默算了筆賬:“辣椒現在種下,一個月左右就可開始采收,一直持續到11月份結束,畝產量大概在1000公斤左右,按照往年的市場價算,預計收入有8萬余元;入股的20余戶村民,扣除種子肥料等成本,預計每戶能分紅3000多元。”
“多虧了駐村干部的幫助,我們才能這么快種好辣椒。收成有了保證,我們脫貧致富的底氣更足了。”花橋村黨支部書記楊明燦說。
花橋村是縣政府辦公室的定點扶貧村。作為村前沿指揮長,羅平江幫助花橋村科學制訂精準扶貧計劃,有序推進產業發展。為搶抓農作物種植的有利時機,連日來,羅平江一直奔波在花橋村的田間地頭,實地察看產業項目,深入貧困戶家中走訪,與黨員群眾面對面交談,全面了解花橋村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掌握了第一手資料。
“目前,村里面連片的山核桃種植150畝初具規模,葡萄種植20余畝,養豬場2個,共有存欄生豬1240余頭,電商服務站2個,村民人均年收入由原來的4000元增長到現在的6000元。”羅平江說,“我們會繼續跟進扶持村民產業發展,抓好扶貧項目再升級;發揮部門優勢,在鄉風文明、鄉村振興建設發展上繼續下功夫,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