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貴州省務川自治縣黃都鎮桂花村,幾十名游客正在藍莓基地采摘藍莓,現場十分熱鬧。
基地負責人陳進告訴筆者,現在的藍莓所剩不多了,和前幾日相比,采摘的人也少了很多。陳進早年家境貧寒,是該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之一,后來外出務工,學到了技術掙到了錢。
2019年春節回家時,村里正在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吳衛紅帶著村里的干部,挨家挨戶宣傳產業發展政策,做返鄉人員的思想工作,讓他們參與到村里的產業結構調整中來。
在吳衛紅的反復動員下,陳進最終留了下來,并從村里拿到了50畝流轉的連片土地,成立了合作社,發展起了藍莓,開起了農家樂,還依托藍莓基地養了700多羽雞,吸納了同村的14名貧困人員為合作社社員,每年光支付工錢就得二三十萬元。
吳衛紅是務川自治縣公安局的一名干警,2015年被派到桂花村擔任第一書記,一干就是5年。5年時間里,他與桂花村的干部群眾一起,攻克了脫貧攻堅的無數道難關,與干部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也讓他的發展產業帶動群眾致富的藍圖逐步變為現實。
動員群眾發展產業,吳衛紅是認真的、用心的。貧困戶劉平長期在外務工,想回家搞養殖方便照顧老人小孩,因修建圈舍花了大部分積蓄導致資金周轉困難,臨近仔豬上圈的關鍵時刻,合作方又以資金不足為由不給他提供仔豬,讓興致勃勃的劉平犯了難。吳衛紅了解情況后,主動上門找他,并為其擔保貸了5萬元的貸款,緩解了劉平的燃眉之急。
“能走到今天,全靠吳書記的幫助,他是我的恩人,更是我的親人。”說起養殖場的生意,劉平對吳衛紅萬般感激。如今,劉平的養殖場規模超過80頭,年出來生豬100余頭,年收入近40萬元,成了當地有名的養殖大戶。
桂花村土地平坦肥沃,有良好的產業發展條件,當地村民習慣種植辣椒、香蔥、大蒜及其他時蔬,但由于規模不大、產品銷路不暢,導致農戶收益不高。吳衛紅通過調研了解,并和村兩委干部反復磋商,成立了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將全村村民都吸納為社員。經與企業合作,建立合作社、公司、農戶利益連接機制,充分整合合作社的組織優勢、農戶的土地和勞動力以及公司的市場、技術和資金,集中資源規模化發展產業。
目前,在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帶動下,發展長效產業花椒1500畝,精品水果、中藥材等600畝,短平快辣椒、香蔥、大蒜、及其他蔬菜2000余畝,采取短以養長、長短結合的方式,每年為每戶農戶帶來收入10000余元,為村集體經濟創收近20萬元。
2018年,吳衛紅被評為貴州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但吳衛紅始終認為: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只有群眾認可了,自己心里才覺得踏實。“這里有我的親人、戰友,我要為他們多做點、多分擔點。”吳衛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