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湖南省湘西州愛華竹鼠生態養殖農場,林木蔥籠,一排排竹鼠欄舍掩映其中。欄舍內,5000多只毛絨絨的竹鼠憨態可愛。這家養殖農場,見證了田忠冬在命運挑戰面前不甘沉淪,自己富裕之后不忘帶富他人的“美麗心靈”。
田忠冬原是鳳凰縣雪茄煙廠職工,1998年煙廠關停,34歲的他下崗了,望著才1歲的孩子、年邁的父母,他感覺人生跌入冰窖。為了賺錢養家,他干過建筑工、做過小生意,2012年和妻子返鄉創業養竹鼠。
“天上斑鳩,地上竹鼠”,竹鼠體大肉多,味道鮮美。“2012年,我從報紙上看到一名大學生返鄉創業養竹鼠發財的消息,也萌生了養竹鼠的想法。”2014年初,田忠冬從廣東引進了200只種鼠,像呵護初生嬰兒般悉心照料,沒睡過一個安逸覺。初養竹鼠困難重重,母鼠6個月后,就是不懷孕、不下崽,還會成批死亡,最后只剩下60只,損失了8萬多元。從建場到引種,他前后花了30多萬元,其中25萬元是借的,由于債務沉重,田忠冬急白了頭。
困難時刻,縣農業局等部門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指派技術專家進駐養殖場。在專家指導下,田忠冬控制了養殖密度,采用竹子和精料同時投喂等技術,取得明顯成效。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2015年,田忠冬養殖存欄種鼠1500只,銷售商品竹鼠2000多只,還清了當初欠下的所有債務。2016年,又存欄種竹鼠2600只,出售商品竹鼠3000多只,收入60多萬元,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實現了從下崗職工到養殖達人的華麗轉身。如今,歷經多年的摸爬滾打,田忠冬的養殖農場年銷售商品竹鼠1萬多只,純利100多萬元。
“一人致富不算富。”2015年,田忠冬成立了鳳凰愛華竹鼠養殖專業合作社,免費向貧困戶提供種苗、技術培訓和訂單銷售,吸納有養殖意向的村民,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帶領大伙抱團養殖竹鼠。
鳳凰縣阿拉營鎮黃絲橋村貧困戶段紹明說,他去年將自己的5畝承包地流轉給合作社,每年租金2500元,持股分紅1000元,在合作社打工還有2萬多元,依靠租金+股金+薪金,他家終于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跟田忠冬學習技術的鳳凰縣木江坪鎮中寨村農民楊勝標,也辦起了竹鼠養殖場,2018年底他出售商品竹鼠1000只,賺了9萬多元,還帶動本村16戶貧困戶務工或養竹鼠。
近年來,田忠冬投入11萬元,扶持鳳凰縣木江坪、林峰、阿拉營等鄉鎮竹鼠養殖經營主體5家,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136戶、511人,戶均增收5000元。他的合作社先后被授予“湖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省級示范基地” “湖南省金牌竹鼠養殖基地”等稱號。
談起未來,田忠冬信心滿滿。他準備申報竹鼠養殖“三品一標”認證,進一步做大鳳凰竹鼠品牌。同時,延長竹鼠養殖產業鏈,做好臘竹鼠肉、鳳干竹鼠肉等深加工產品,開辦竹鼠農家樂。此外,再幫扶2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帶動800名貧困戶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