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記就像一只陀螺,似乎總在不知疲倦地一直轉著。就在生病住院當天,他還在忙著啟動村里黨建體驗活動室的建設工作,籌劃著東湖村主題黨日活動,計劃帶領東湖村全體黨員干部和優秀村民代表到延安接受紅色革命文化教育。”銅川市宜君縣東湖村村民周西平說。
村民所說的周書記,是省供銷合作社2018年7月派駐宜君縣彭鎮東湖村第一書記周建武。
周建武(左)與村干部探討來年村集體經濟發展
2019年5月的一個夜晚,夜幕下的東湖村一片寂靜。周建武忙完手中工作已是晚上8點。連續加班加點忙碌了一個多月的他,終于能放下心回家看看啦!可他剛站起身,就被胸口襲來的陣陣劇痛痛得滿頭汗珠。意識到情況不妙,周建武在同事幫助下立刻趕赴西安交大一附院診治。
“這是突發心臟主動脈夾層A型,必須立即手術,否則就會有生命危險……”醫生表情嚴肅地說。
盡管開胸手術進行得很順利,但周建武躺在重癥監護室遲遲不能蘇醒,這讓東湖村趕來的幾名村民的心始終懸著。
“周書記這次病情比較嚴重,這是屬于過度操心勞累,精力體力極度透支所致。”手術室醫生告訴大家。得知周書記生病,很多東湖村的群眾自發趕往醫院看望他們心中可敬可親的好書記。
幫村民理清脫貧致富思路
2018年7月上任伊始,正趕上宜君縣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東湖村情況復雜,基礎差,扶貧工作任務重。周建武撲下身子,扎根東湖村,走訪黨員群眾,充分了解了村情戶情,修訂了東湖村脫貧攻堅工作規劃,積極組織黨員群眾學習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關政策,帶領村兩委班子換思想、轉作風、凝合力,同駐村工作隊其他成員一起不遺余力化解群眾矛盾糾紛、解決遺留問題和信訪積案;多方爭取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資金,聯系社會愛心力量到村對口幫扶……周建武為東湖村的老百姓辦了許多實事好事,贏得了“好書記”的美名。
不遺余力為村民辦實事
“到村上工作以來,周書記盡心盡力,不僅為我們東湖村爭取到了社會愛心捐助的有機肥料、辦公電腦、打印機、電視機等,還為村兩委活動場所籌集建設資金10萬元、村‘暖心工程’建設資金3萬余元、自來水安裝費5萬元等,并先后為村‘宜馨超市’爭取援助、補充了3批次價值5000元的愛心貨物……”村民劉慶說。
其實,周建武為東湖村所做的遠不止這些。東湖村主導產業是蘋果種植,前幾年由于信息不暢、觀念滯后等因素,每年在蘋果銷售季節,果農們總擔心自己的蘋果賣不上好價錢。2018年11月在西安舉辦的“宜君縣扶貧農產品宣傳推介會”上,周建武利用在省城工作的資源優勢,幫助村民銷售了價值5萬多元的扶貧農產品,成功將東湖村扶貧農產品在多家媒體平臺和電商平臺進行了宣傳推廣,同年又幫助宜君縣彭鎮偏橋村貧困群眾銷售土豆200余噸。同時,他還邀請電商企業代表來東湖村做電商培訓,講授現代化網絡營銷知識。為了給村里通上公交車方便群眾出行和孩子們上學,周建武寫申請、跑部門,多方協調,終于將公交車通到了村里。
想方設法助貧困戶增加收入
“舍小家,為大家”是周建武一貫的工作作風。為了和群眾實現“零距離”接觸,周建武吃住在村,自己做飯,食材都是從家里帶來的半成品以免做飯浪費工作時間。他幫扶的兩戶貧困戶,是村子最困難的貧困戶,也是他最牽腸掛肚的“家人”。每周他都會到幫扶村民家里看看他們的情況,逢年過節,周建武總是第一時間送去溫暖、關懷和幫助。
“我們東湖村是彭鎮第二大貧困村,村里有298戶1013口人,其中貧困戶就占了57戶。去年是我們村脫貧攻堅的關鍵期,周書記臨陣受命,工作壓力非常大,但他始終堅持親力親為,白天入戶走訪了解情況,及時與上級部門對接工作,經常加班到凌晨兩三點,制定各種幫扶措施。2018年底,我們整村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村民周西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