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灌南縣以公開為原則、以制度為核心、以監督為保障,努力實現陽光村務“常態化”、制度運行“透明化”、監督制約“規范化”,營造了農村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發展環境。
以公開為基本原則,確?!瓣柟獯鍎铡背B化。為進一步理順體制,該縣將“陽光村務工程”常態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人員分工進一步細化,把村級集體“三資”管理和陽光監管平臺、鎮村信息網和微信公眾號信息完全公開,有效破解了農村因村務不公開引發的突出矛盾,確保村級事務和權力的陽光規范運行。組織全縣各鎮利用黨員學習日、公開欄等形式對陽光村務工程的意義、內容進行再宣傳,營造工作氛圍。
以制度為核心抓手,確?!瓣柟獯鍎铡蓖该骰?。不斷完善村級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長效機制,規范村民代表會議議事規則、財務管理等制度。積極推行“四議三公開”制度,群眾全程參與重大事項實施,確保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得到保證。同時,實行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和委托代理服務工作常態化,進一步健全農村黨風廉政建設體系,著力完善農村基層權力運行監督制約機制。
以監督為長效保障,確?!瓣柟獯鍎铡币幏痘?。為規范運行,該縣推行村務監督委員會工作機制,并出臺了《村級事務流程化管理辦法》,堅持重要村務討論協商在前,決策公布在后。嚴格遵循事前公示、事決公議、事中公察、事后公布的“四公”原則,推行村務“點題公開”、公開質詢、和“雙述雙評”等有效做法,并在各村成立3-4人村務公開監督小組,設立監督信箱,開通監督電話,強化監督,確保村級公共權力陽光規范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