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黃河流經泗陽縣新袁鎮長約6.5公里,途經該鎮4個村居,古黃河沿線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歷來是新袁鎮農業耕作的“風水寶地”。近年來,江蘇泗陽縣新袁鎮大力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發展模式,通過“一建二聯三促”工作法,把人才、資源、資金等發展要素的活力激發出來,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村社互動、抱團致富的發展之路。
一建:支部建在合作社上。按照“地域相鄰、行業相近、規模適當、便于管理”的原則,聯合成立燈籠湖土地股份合作社黨支部,選派8名優秀技能型黨員擔任農業生產組、技術推廣組、市場銷售組、綠化保潔組的黨小組長,把57名黨員編到工作組里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著力把合作社黨組織打造成推動產業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
二聯:黨支部聯系合作社推動全面過硬。著眼將組織活力轉化為發展活力,黨支部與合作社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對合作社重大生產經營項目提出指導性意見,在工作中推行“支委會議提議、合作社理事會決議、社員大會決定”制度,確保合作社沿著正確道路發展。黨員聯系社員推動全面進步。緊盯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確定12名眼界寬、思路活、致富能力強的黨員作為產業發展帶頭人,開展先鋒結對幫扶活動,重點在生產經營、技術指導、標準管理、銷售流通等環節,對社員開展全方位培訓和指導,真正實現“支部推動、黨員帶動、社員互動”。
三促:黨建促產業發展。推行“黨建+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管理模式,強力推進支書領頭調結構、支書牽頭抓生態、支書帶頭送崗位“三大行動”,讓支部書記想在前、干在先、作示范。在支書先行先試的基礎上,燈籠湖、于灣、三岔等土地股份合作社先后流轉種植精品林果2250畝、設施蔬菜1200畝、中草藥820畝,該鎮的農業產業發展特色更加鮮明。黨建促富民增收。牢牢把握“支部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群眾富在產業鏈”目標要求。合作社累計帶動全鎮2375名勞動力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群眾可實現土地流轉租金、務工薪金、合作社盈余分紅等“三重增收”,實現了“強集體、興產業、富百姓”的綜合效應。黨建促鄉風文明。在合作社內開展以“黨員亮身份、社員亮家風、貧困戶亮志氣”主題活動,充分激發群眾勤勞致富的內生動力。同時,每年選樹優秀黨員、致富能手和脫貧代表,真正實現把黨員標尺立起來、把群眾人心聚起來,把文明鄉風樹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