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劉芳冬,是江西修水縣余鍛鄉(xiāng)的一名基層干部,為余塅鄉(xiāng)這片青山綠水拋灑著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書寫著自己普普通通的人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拄拐下村的“鐵拐李”
不曾想,“五一”勞動節(jié)期間,正在我出門來鄉(xiāng)里值班的時候,一不小心把腳崴了,鉆心的痛。到醫(yī)院檢查,醫(yī)生拿著檢查結(jié)果說:“骨裂”。
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但我一想到今年是全縣脫貧摘帽之年,脫貧攻堅各項工作正在關鍵時候,自己又分管產(chǎn)業(yè)發(fā)展、防汛等工作,不免心中有些焦慮。在家休息了幾天,我便匆匆搭車趕到了鄉(xiāng)里,開始了拄著雙拐上班的日子。
村里有戶村民吳某不愿意拆除危舊房,但危舊房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為做好吳某的思想工作,我拄著雙拐下村,通過苦口婆心地勸說,吳某終于同意了拆除自家的危舊房。事后吳某跟我掏心窩子說道,“見你這幅樣子天天下村到我家,我有點于心不忍”。這樣看來,成了“鐵拐李”也不完全是一件壞事,最起碼群眾對我們的工作多了幾分理解。
我的“親戚”來看我
那天,我正在會議室同各村研究農(nóng)村集體產(chǎn)權制度改革的相關工作。黨政辦小盧進來對我說,“冬哥,有兩個你的親戚來看你了”。我當時納悶,我一個南昌人,在余塅這邊沒有親戚啊。我拄著雙拐,小盧攙扶著我,出門一看,發(fā)現(xiàn)是我的結(jié)對幫扶對象——吳國秋夫婦。原來,吳國秋夫婦得知我的腳骨裂了之后,特意到鄉(xiāng)里來看望我。得知我在開會,他們便跟辦公室的小盧說“是我的親戚”,當時內(nèi)心有種莫名的感動。
雖然我沒有為他們做什么驚人動地的大事,但我始終懷揣著一顆真誠的心去幫助他們,設身處地為他們解決生活工作上的大小難題,努力帶動他們早日脫貧致富。
真情幫扶,貧困戶視我為“親戚”是對我工作的最大褒獎與鼓舞。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想只要真情對待,所有幫扶干部與貧困戶都能成為“一家親”。
父母在五百里之外
基層工作較為繁重,父母遠在五百里之外,一年難得見他們幾次,甚至都快忘了有多久沒有去看望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但我每個月至少要到貧困戶家里走上一趟;逢年過節(jié)也不一定是陪在父母身邊,而是在看望結(jié)對幫扶對象。
要問為什么,那是因為自己身為地方干部的一份責任,因為自己身為共產(chǎn)黨員的一份初心,還有,因為我們是“親戚”。
脫貧致富奔小康,曾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夢想。我有幸成為這個時代浪潮中的一份子。若干年后,當我回首今日,當不負逝去之華年。
我拄著雙拐,走在大路上,這是一條脫貧致富的康莊大路,在路的前方,有著無盡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