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內蒙古阿拉善左旗認真貫徹落實內蒙古自治區“五化協同、大抓基層”工作思路,以系統化謀劃、制度化規范、標準化建設、項目化推進、信息化支撐為手段,主動融入全旗“駝鄉先鋒”工程建設,抓重點、攻難點、樹亮點,聚合“六力”推動黨的政治引領更加突出、領導作用更加堅強,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
重投入強保障,聚合服務基層“驅動力”。建立健全以財政投入為主的經費保障制度,嚴格資金使用和管理,做到專款專用、足額撥付。全面落實駐村干部經費和上級撥付的嘎查村級黨組織活動經費、黨建工作經費,每年根據上一年度農村牧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對嘎查村干部待遇進行調整,并建立逐年增長機制,不斷激發嘎查村干部、駐村干部的內生動力。通過新建(改擴建)等方式對全旗嘎查村(社區)黨組織的活動陣地進行全面升級,全旗所有嘎查村全部建成200㎡以上的活動陣地。大力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積極申請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項目資金,用以撬動嘎查村發展特色產業,增加集體積累,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在巴彥浩特鎮格林灘打造了阿左旗集中整頓提升軟弱渙散嘎查村黨組織發展特色產業示范園,讓缺乏發展條件的嘎查村通過入股分紅、發展特色產業等方式,統籌發展、解題破困、增收致富,為建強基層黨組織注入了“源頭活水”。
重培訓強素質,聚合干事創業“向心力”。按照分級負責、分層實施、因材施教的原則,在全旗組織實施“萬名黨員培優工程”,分期分批開展黨員集中輪訓,確保每年黨員集中輪訓不少于32學時,采取專題輔導、案例分析、交流研討、知識競賽等方式,增強黨員教育培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完善黨員領導干部講黨課制度,基層黨(工)委領導干部每年為基層黨員、入黨積極分子講一次黨課,使黨員思想上受到啟發、理論上得到武裝、能力上獲得提高。廣泛開設黨員“流動課堂”、線上“云課堂”,組織講師團成員、先進典型代表、專家學者、科技人員等,進農村牧區、進社區、進企業,流動辦學、送教上門,做到哪里有黨員,哪里就有教育課堂。健全黨(工)委抓鄉促村責任制,實施好“一嘎查村班子一名大學生”培養計劃,對嘎查村現班子成員和后備力量中沒有大專以上學歷的擇優進行學歷教育。
重規范強管理,聚合黨員干部“執行力”。突出政治標準,大力推進“頭雁”工程建設,增強基層組織班子戰斗力、凝聚力和號召力,不斷提升基層組織的內生動能。組織實施“十百千萬”整體培優工程,著力打造十支領軍人才團隊、建設百名科級干部隊伍、培養千名專技人才隊伍、開展萬名黨員先鋒引領行動,以本土人才培育為重點,加大柔性引才、鄉賢回歸和人才集聚力度。建立完善嘎查村黨組織書記旗級備案管理制度,持續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線索辦理、資格聯審等,常態化開展滾動排查和清理,凈化嘎查村(社區)干部隊伍。嚴把發展黨員政治關口,做好發展黨員全程管控,加強黨員檔案管理,規范發展黨員各階段和環節的工作。加強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解決基層黨務工作力量不足、業務不專等問題。嚴格黨員隊伍管理,分類做好邊境地區黨員、流動黨員、退役軍人黨員、離退休黨員的管理工作。健全基層黨組織按期換屆提醒督促機制,規范執行“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
重提升強發展,聚合基層組織“組織力”。深化拓展富民黨建“三鏈”工程,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在產業發展中的聚合、引領及支撐作用,推進“黨支部+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農牧民實訓基地”模式,在產業鏈上建立黨組織、聚集黨員,對貧困戶進行技能培訓并引導他們加入合作社,實現增收致富,讓“三鏈”工程真正成為發展嘎查村集體經濟的“助推器”和“動力源”。建立和完善嘎查村黨組織和農牧民黨員“星級管理”制度,按照科學設星、定標報星、動態評星、掛牌授星、嚴格用星的要求,對嘎查村黨組織和農牧民黨員進行評星定級,由嘎查村黨組織為獲得8-10顆星的黨員掛“共產黨員戶”標識牌。分領域開展“最強黨支部”創建工作,不斷提高黨支部建設質量。按照不設比例、即知即改、末位問責、持續鞏固要求,開展軟弱渙散嘎查村黨組織“動態清零”工程,建立軟弱渙散和后進黨組織動態調整機制,完善四個一包聯機制,做到提升一個轉化一個,堅持“抓兩頭帶中間”的原則,實現基層黨組織“創優達標”,推進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重便民強服務,聚合黨群干群“凝聚力”。積極搭建黨務政務服務平臺,進一步加強嘎查村、社區、“兩新”組織黨群服務站建設,通過新建、改擴建、聯建、掛牌等方式,年底前實現旗級、蘇木鎮(街道)、嘎查村(社區)三級黨群服務中心全覆蓋、全提升。在助力復工復產的特殊時期,各級黨群綜合服務中心(站)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服務為根本,積極搭建資源信息共享和群眾需求的平臺,開展富有特色的線上黨群活動,創新黨群服務新模式。依靠“黨媒平臺+政府形象+特色優勢”進行產品和產業推介,推出“黨群網服驛站”系列直播,邀請蘇木鎮黨委書記舉行果蔬銷售、旅游推薦等直播,邀請相關專業人員進入直播間做線上講解,解析群眾關心的稅收政策、保健常識、醫保政策等熱點問題,安排各學科心理咨詢師對青少年和親子教育給予線上交流和輔導,通過創新服務方式,將 “線下”“線上”結合起來,實現閉門“不謝客”,服務“不打烊”。
重示范強創新,提升黨建品牌“影響力”。認真抓好自治區“北疆百年先鋒”、基層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等12個基層黨建項目,樹立黨建品牌意識,圍繞青年創業商會打造“青春連心黨建”,緊盯商圈市場、互聯網企業,開展“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活動,選樹“共產黨員示范經營戶”、推動黨員亮身份、黨組織及時組建,消除黨建盲區和空白點。突出模范作用,推進機關黨建整體提升,把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分領域打造了63個符合新時代特征、具有行業特點的機關黨建品牌和黨建標識,以黨建引領,創建“模范機關”。以邊境蘇木鎮和嘎查村為重點,努力打造邊境地區特色黨建品牌,實施“邊境特色黨建品牌創建”行動計劃,制定印發《關于深化拓展邊境黨建“五邊行動”促鄉村“五個振興”的工作方案》,強化烏力吉口岸、烏力吉蘇木、銀根蘇木的創建工作,及時予以指導和宣傳報道,對成功經驗及時進行總結提煉,形成以點帶面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