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去的貧困戶到現如今的養牛專業戶,他的身份來了一次完美轉變,他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既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條件,同時也帶動了村里其他村民的養殖熱情,他就是金溪縣琉璃鄉塘下村脫貧致富典型--李清然。
2014年被評為精準扶貧戶的李清然,家境并不富裕,常年的辛苦勞作壓彎了他的肩膀,也黝黑了他的皮膚,但他絕不甘心貧困,這從他開始決定養牛致富后就能看的出來。
在2019年以前李清然家雖有養牛的經驗,但由于缺乏資金,只是小規模的養了幾頭。2019年在連心小分隊的幫助下李清然辦理了5萬元的小額信貸,有了這5萬元的資金再加上自己的一部分積蓄,李清然毅然踏上了養殖肉牛的創業之路。他首先托人從內蒙古買回9只品質優良的肉牛,又投入5萬元建了牛棚,實行自繁自養。他視這些牛為命根子,每天吃住在牛棚,通過精心飼養,他家的牛長膘快,毛色好,上市價格高,許多村民都來向李清然學習養殖經驗。
據李清然介紹說,目前他已經有14頭肉牛,新蓋的牛棚能夠容納30余頭肉牛養殖,如果能夠籌集到更多的錢,他打算下半年繼續擴大養殖規模。今年年底李清然的肉牛出欄將帶來每頭6000元左右的純收入,同時李清然在養牛之余還種了生姜、水稻等農業經濟作物,也能帶來一定的收入。如今,李清然已經實現了穩定脫貧,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他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致富之路,對于未來,他充滿信心。
李清然感慨的說,“貧困戶的帽子戴在頭上,那是政府的關心與幫助;而我們自己也要努力,想辦法去摘掉這頂帽子!以前沒技術沒資金,現在有扶貧政策的幫助,還有什么可擔心的呢?感謝扶貧干部,讓我走上脫貧增收奔小康的陽光大道!”
在奔小康這條路上,李清然身貧心不貧,在脫貧的路上不等、不要、不靠,他能夠在政府的幫扶下,通過自身的努力摘掉貧窮的帽子,這樣的精神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