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德安縣林泉鄉“三步走、齊步走”方法,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第一步:廣納鄉賢人才,為村集體經濟“活血”。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鄉村勞動力大量外流,但本土人才仍是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為吸引更多的本土人才返鄉創業,林泉鄉為返鄉優秀人才提供各種政策支持,開展優秀人才評選表彰活動,組建“黨支部+鄉賢”志愿者協會。各路鄉賢人才積極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獻計獻策,不少鄉賢更是把致富信息、技能、資源帶回家鄉,幫助村民創業致富。大溪畈村“邱菇娘”合作社就是“90后”碩士生畢業生邱永乾在鄉黨委號召下回鄉創建的,已建成年產食用菌達百萬斤,年產值近400萬元的食用菌生產基地,為本地特色農產品的領軍者。
第二步:深化制度改革,為村集體經濟“減脂”。林泉鄉通過股份合作制改革,明晰產權,以村委會領頭,村干部、貧困戶、群眾自愿入股的形式,讓村民成為看得到錢的“大股東”,讓村黨支部成為沖鋒在前的“火車頭”,讓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成為日進斗金的“聚寶盆”。村黨支部委托“田”老板經營,“土”專家指導,以貧困戶為班底構建起“三方”合作社,并形成本土公司牽頭、村合作社協同發展的“一體雙翼”發展模式,讓村集體經濟發展之路清晰可見。2019年,全鄉5個行政村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6.9萬元/村,2020年,預計平均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實現翻番,其中2個行政村可突破20萬元。
第三步:村村聯合發展,為村集體經濟“增肌”。農村地域廣,差異大,單個村發展條件有限。因此林泉鄉主張走各村聯合共同發展之路,“以點帶面”的發展模式和“抱團取暖”的經營方法,走“黨支部+產業脫貧+專業合作社+專業種植農戶”的產業發展之路,全力打造“林泉鄉現代農業示范園”,村黨支部以“強強聯合”的形式,成立食用菌種植合作社,將本土食用菌基地輻射到轄區各村及周邊鄉鎮,有效帶動了貧困戶脫貧致富,壯大了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林泉鄉傅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