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右前旗緊緊圍繞“五化協同、大抓基層”工作要求,深入開展“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創新”專項行動,以“1335”模式為抓手,整合資源、優化服務、夯實基礎,構建“區域統籌、精細服務、多元融合、智能互動”的城鎮基層黨建新格局,激活城鎮基層黨建工作活力。
圍繞“一個核心”,明確基層黨建方向標。一是堅持問題導向。以完善城鎮治理體系,增強城鎮治理能力為目標,持續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治理,構建起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切實解決城鎮治理中的痛點堵點問題。二是堅持黨建引領。以提升城鎮基層黨建工作質量為核心,全面落實“1+2”制度文件,制定《全旗城鎮基層黨建主要職責與基本任務清單》,建立“一次報告、兩次會議、四次調度、一次述職”的“1241”工作運行機制,做到黨建工作全程引領、全線貫穿。三是構建工作架構。細化實施4大領域、21個責任主體、165項工作任務,以“鐵任務”和“硬指標”壓實責任鏈條,不斷探索城鎮基層黨建新路徑。
建強“三支隊伍”,打好基層黨建組合拳。一是建強帶頭人隊伍。堅持德才兼備原則,選優配強黨組織書記,其中大專以上學歷占比97%以上,45歲以下占比67%,35歲以下占比20%,一大批學歷高、年紀輕、素質好、能力強的優秀干部充實到黨組織帶頭人隊伍中。將黨組織書記培訓納入干部教育培訓規劃,分級分類開展培訓,年初以來,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完成了城鎮領域黨組織書記全員輪訓。二是建強黨務干部隊伍。注重把業務骨干、青年黨員充實到黨務工作崗位,目前,每個黨組織至少配備1名專職黨務干部。注重在基層黨建領域考察識別干部,引導基層黨務干部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上半年共有10名黨務工作者被提拔到領導崗位。三是建強志愿者隊伍。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整合資源構建“12+N”支具有行業優勢和特色的志愿者服務隊,結合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組建29個黨員志愿服務隊,常態化開展理論宣講、科普服務、健康義診等多樣化志愿服務。
搭建“三個平臺”,建強基層黨建主陣地。一是搭建民情問需服務平臺。綜合利用科右前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網絡點派單平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揮服務平臺、黨群服務中心公眾號、掌上網格APP、三大中心便民熱線,為廣大群眾反映訴求提供點對點派單式服務,嚴格執行跟蹤回訪問效負責制,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目前,通過信息平臺收集可行性建議110余條,反映各類問題1000余件,其中93%以上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二是搭建黨員“雙報到”服務平臺。創新“網絡+雙報到”模式,以社區為單位建立微信公眾號、微信群、QQ群、微博4類網絡子平臺,即方便群眾隨時上網發布個性化需求,又方便黨員及時登錄認領問題,積極參與話題互動。目前我旗5893名在職黨員和旗外1800余名在職黨員到社區“雙報到”,認領群眾問題9500余個,服務群眾3萬余人次,打通了黨員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三是搭建黨群聯動服務平臺。圍繞“政治引領、為民服務、基層治理”三大功能,整合全旗各類黨建、教育、文化、宣傳場所陣地和活動設施,全面推開“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打造區域黨群組織共享共用的綜合性聯動服務平臺,推動黨建和群建工作同頻共振。目前,旗、鄉、村(社區)三級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實體運行達到60%以上,
堅持“五步重抓”,繪好基層黨建路線圖。一是抓系統化謀劃。堅持大黨建理念,統籌推進社區、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非公等領域的黨建工作,做到上下聯動,領域互通,全旗“一盤棋”。二是抓制度化規范。通過印發“基層黨組織工作記錄本”、固定“主題黨日”活動日等形式,嚴格執行“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主題黨日等制度,進一步嚴肅黨內組織生活。三是抓標準化建設。進一步明確和理順各領域基層黨組織隸屬關系,清理“僵尸企業”黨組織1個,推動組織設置進一步優化。組織開展“最強黨支部”、“雙強六好”、“四強四優”等評先選優活動,持續推動城鎮領域黨建工作提檔升級。四是抓項目化推進。建立城鎮基層黨建重點任務“項目庫”,確定重點項目12個,堅持分層分級分期部署實施,實施“逐件銷號”機制,推動基層黨建工作由無形變有形,由宏觀變具體轉變,由粗放變精細。五是抓信息化支撐。深化拓展黨群互動、宣傳教育、黨建應用、便民服務互聯互通,打造網上黨群服務中心和網格化信息管理平臺,建立民情民意收集、分析、辦理、反饋機制,形成了服務群眾與網格化治理互融互通的良性運行機制,推動全旗城鎮領域黨建工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