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始終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突出黨建引領,統一思想行動,凝聚發展共識,采取多種措施,積極發揮脫貧致富引領作用,不斷提升各級黨組織脫貧攻堅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夯實支部基礎,增強致富帶富牽引力
持續深化黨支部“評星定級”工作,把引領發展情況作為主要評價內容,明確責任分工,按照時間節點,不斷加強自身建設,通過開展爭創活動,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力和凝聚力。創新組織設置方式,深化拓展富民黨建“三鏈”工程,加強對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的領導,促進嘎查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召開推進嘎查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項目對接會,成立阿左旗提振嘎查村集體經濟發展“幫扶團”,累計投入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資金3152.9萬元,幫助33個嘎查村實現了集體經濟的再提升,推進農牧民增收致富。
注重產業扶貧,激發穩定脫貧原動力
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引領推動產業發展中的領導作用,因地制宜找準本地優勢和自身定位,采取“黨組織+公司+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產業模式,實行“集中管理,統一經營”的運營模式,實現了嘎查村“飛地經濟”發展新模式,真正把自身優勢發揮好,把群眾組織到產業中,扶持貧困嘎查村區不斷發展壯大特色產業。積極引導集體經濟組織、黨員、群眾參與電商創業,形成“黨建+紅色電商”運營模式,多渠道為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和長期增收提供堅實支撐。
創新服務機制,提升脫貧攻堅凝聚力
探索建立“三級聯動”走訪機制和“四個一”包村整頓工作機制,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走百村入百戶開百場座談會講百堂黨課”活動,圍繞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把群眾愿望、需求與黨建項目緊密結合起來,著力發展一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項目,著力辦好一些順民意、惠民生的好事實事,把扶貧項目做到群眾心坎上。
優先保障貧困群眾就業,引導就近就業,保障外出就業,加快扶貧項目開工,確保貧困群眾求職有門、就業有路、困難有助。依托黨員中心戶、草原學習輕騎兵、“駝背宣講團”等方式,用真誠樹形象、用真心換民心,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硬仗,確保脫貧攻堅成效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
抓實問題整改,提升脫貧效果向心力
建立健全整改常態化、長效化機制,聚焦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國務院成效考核等各層級督導反饋問題,堅持全面整改、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真改實改,高標準高質量推動巡視反饋意見整改工作。成立由旗委、駐旗脫貧攻堅總隊、旗紀委監委、組織部、扶貧辦為主體的4個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集中踏查暗訪工作組,深入全旗11個蘇木鎮和114個嘎查村,開展百日攻堅戰,建立長效機制,保持政策連續性,切實增強貧困群眾自身發展能力,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成果。
強化要素保障,傳導責任擔當正壓力
堅持嚴管與厚愛并舉,加大從脫貧攻堅一線提拔使用干部力度,2016年以來,有3名脫貧攻堅工作成績突出的蘇木鎮黨委書記晉升為一級主任科員,12名駐村干部提拔調整到重要崗位。落實好各項關心關愛脫貧攻堅一線干部政策,為全旗115名駐村工作隊成員安排健康體檢,購買人身意外保險,解決每年1萬元的駐村工作經費和駐村第一書記工作經費,進一步激發駐村干部內生動力。加強駐村工作隊管理,印發《駐村干部管理辦法》,創新駐村干部“釘釘”考勤打卡制度,采取日公示、月統計、周通報的方式對駐村干部駐村情況全程嚴格管理,進一步壓實領導責任,全力推動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各項工作落實。
接續鄉村振興,激發融合發展續航力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按照對口幫扶“脫貧不摘責任、脫貧不摘政策、脫貧不摘幫扶、脫貧不摘監管”的要求,突出黨建引領,進一步健全完善幫扶長效機制,以產業興旺作為重點推動鄉村振興。注重引人才、給想法、出點子的工作,支持鼓勵71名青年農牧民、致富能人、返鄉創業者、高校畢業生加入嘎查村“兩委”隊伍,為全旗嘎查村培養儲備后備干部達到437人,每個嘎查都有3-5名后備干部。幫助對口幫扶地厘清發展思路,充分激發群眾致富增收的內生動力。強化宣傳典型、推廣典型力度,以點帶面,輻射帶動,著力在內涵機制上下功夫,提升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成效和群眾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