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建平是“鄉招村用”的大學生,任職赤峰市克什克騰旗宇宙地鎮劉營子村。圖為鐘建平(右)在高標準農田項目實地勘測。
內蒙古赤峰市以黨建引領,多措并舉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截至目前,全市2059個嘎查村集體年收入全部超過5萬元,10萬元以上的嘎查村達981個,集體經濟收入總量突破5億元。
2019年初,市委組織部就嘎查村集體經濟狀況進行了全面摸底調研。調研發現,該市2059個嘎查村有一半以上集體經濟收入低于5萬元,有的甚至不到2萬元。制約發展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不敢發展,有的是不想發展,有的是不會發展。為此,該市創新推出了三套機制,做大搞活嘎查村集體經濟。
“132個共同體”為村集體發展挺起“最硬腰桿“。推行“黨建聯合體+產業聯合體”發展模式,以黨組織為核心,創建黨建引領產業發展共同體132個,發揮在政策支持、資源整合、服務打包和勞動力集約、土地集中、產業集聚方面的優勢,通過黨建鏈引領、產業鏈帶動,使600多個貧困嘎查村、3萬余戶貧困戶緊緊依附在“黨建引領產業發展共同體”周圍,在黨組織搭建的舞臺上進行“經濟大合唱”,發展產業、致富增收。翁牛特旗廣德公鎮14個村,抱團建起一個“黨建引領產業發展共同體”,集中流轉土地1000余畝,建設蔬菜冷棚666個,每年入股分紅、租金收入加起來近300萬元,14個村每個村都能入賬10萬余元。
“2908名帶頭人”為村集體發展選優“最強大腦“。重視嘎查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出臺“引鳳還巢”政策,采取優秀嘎查村干部留任一批、機關事業單位干部選派一批等方式,把407名懂經營、善管理、發展集體經濟意識強的能人選進嘎查村“兩委”班子;選派95名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擔任嘎查村黨組織書記。落實“一嘎查村班子一名大學生”培養計劃,通過“鄉招村用”方式招考2172名大學生到嘎查村服務鍛煉;制發《致赤峰籍農村外出英才的一封信》,吸引234名外出經商、高校畢業生、致富帶頭人等“新鄉賢”回村發展,打通城鄉人才雙向流通渠道。截至目前,已吸引2908名人才到嘎查村。
“13個金點子”為村集體發展示范“最好路子“。借鑒先進地區經驗,結合工作實際,總結摸索出了資源開發、資產盤活、飛地經濟、鄉村旅游等13個發展集體經濟的“金點子”。1153個集體經濟薄弱嘎查村按照各自村情,從中挑選適合自己的“金點子”,為集體經濟“挖窮根”。經棚鎮合意村多方比較,最終挑選了資源開發這個金點子,流轉耕地、草牧場2300畝,建設采摘溫室56處、觀光牧場1處,打造集休閑營地、山野運動、農耕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短短1年時間,集體經濟翻了好幾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