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充分發揮創業、產業、就業的帶貧“造血”功能,堅持把“扶貧車間”作為推進移民村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一項重要舉措,將“扶貧車間”建在移民村,讓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家門口上崗就業。
“小包裝”趟出致富路
常樂鎮康樂移民區扶貧車間采取“先培訓,后上崗”的模式,在周邊三個移民村設立衛生香包裝回收點,吸納貧困勞動力87人,群眾根據意愿選擇在扶貧車間包裝或將散裝衛生香領至家中包裝,由中衛市進寶制香廠每月定期回收包裝成品。工資計件核算,群眾包裝一箱衛生香最低收入35元,企業核發70%,政府補貼30%。衛生香包裝促進了康樂移民村在家婦女靈活就業,車間就業人員劉進蘭笑著說“政府真是為我們建檔立卡群眾辦了好事,我現在每個月收入兩千多元,我都沒想過在家門口還能上崗掙錢。現在熟練了,包裝效率越來越高,我相信以后會掙得更多,生活會越來越好”。
餐桌上的“金元寶”
干凈整潔的生產車間、標準化的生產線,一陣陣油香撲面而來…為解決建檔立卡貧困戶、邊緣戶、留守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問題,鳴沙村以“搬得進、穩得住、有產業、能致富”為目標,籌建鳴沙緣面點扶貧車間,對村里50名貧困留守婦女進行中式面點制作培訓,吸納10余名本村婦女上崗就業。面點工人馬鎖葉感慨到,“既能掙錢又能照顧老人和孩子,扶貧車間的建成,就像是一場及時雨”。鳴沙村黨支部書記楊生寶說,“面點扶貧車間可以有效解決我們村留守婦女的就業,下一步,我們將建立生產、銷售、配送一體化的經營模式,打響鳴沙緣品牌的知名度,把‘面疙瘩’變‘金疙瘩’,讓群眾的口袋切切實實鼓起來!”
“小車間”撬動“大扶貧”
海樂村巾幗扶貧車間(杰利雅洗滌公司)成立于2018年7月,主要為各大酒店、賓館、飯店、洗浴中心等提供布草清洗服務,500平方米的車間科學建置了臟布草堆放、洗滌熨燙、縫紉處理、凈布草區等區域,擁有大型工業洗滌機7臺,烘干機2臺,燙平機兩臺,大小配送貨車4臺,吸納解決了近4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問題。海樂村駐村第一書記廖東說:“如今,說起扶貧車間,村里的婦女群眾都會豎起大拇指。正是這些‘小車間’,撬動了‘大扶貧’,實現了貧困婦女顧家掙錢‘兩不誤’的脫貧夢想。”
截至目前,沙坡頭區10個扶貧車間帶動就業1380余人,其中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360余人,主要從事農產品種植、加工、包裝,賽鴿養殖,衛生香包裝等。扶貧車間“駐進”移民村,有效激發了移民村群眾自主脫貧積極性,真正實現了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項目、人人有事干。
下一步,沙坡頭區將積極組織發動“兩個帶頭人”參與扶貧車間建設,積極投身脫貧攻堅。繼續動員移民村留守婦女和閑置勞動力到扶貧車間務工,做到務工顧家兩不誤,把移民村婦女變為產業工人,帶動更多農村婦女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真正讓扶貧車間在移民村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切切實實成為移民村的致富車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