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突出黨建引領,筑堡壘、強隊伍,重發展、聚合力,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制勝優勢,吹響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集結號”。
注重夯實“人才根基”,筑牢脫貧攻堅“戰斗堡壘”。將選優配強嘎查村黨組織書記作為抓實脫貧攻堅的關鍵,全面做好嘎查村“兩委”換屆前期準備工作,652個嘎查村全部有“一肩挑”人選和“一嘎查村班子一名大學生”人選。大力實施“頭雁”培養儲備計劃,通過從返鄉大學生、回鄉創業青年、退伍軍人、產業帶頭人、致富能人中選拔培育等方式,儲備后備干部1967人,平均每個嘎查村儲備3.02人,其中35歲及以下641人、占32.6%,大專及以上438人、占22.3%,有效解決了嘎查村干部青黃不接、后繼乏人等問題。
注重選派“精銳力量”,集結脫貧攻堅“最強隊伍”。按照“黨政干部駐弱村、經濟干部駐窮村、政法干部駐亂村、雙語干部駐民族村”原則,精準選派市縣鄉三級干部1421人、組成431支脫貧攻堅工作隊駐嘎查村工作,選派395名優秀干部擔任嘎查村第一書記,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嘎查村162名。組織開展“萬名專家服務基層”活動,選派1943名專家服務基層,實施改鹽增草(飼)興牧、控肥增效示范等一批致富項目。截至目前,累計爭取各類扶貧項目430多個,落實幫扶資金1.3億余元。
注重發揮“帶動效應”,打造脫貧攻堅“強大引擎”。把發展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作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引擎,突出“項目+產業”雙輪驅動,2019年以來,爭取到中央、自治區重點扶持嘎查村65個、專項扶持資金6500萬元,為全市376個嘎查村爭取到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全部并網發電,平均每年增收2.5萬元。采取“黨支部+項目+農戶”“黨建+電商”等方式,積極探索出光伏產業型、土地承租型、有償服務型、村辦企業型、反租倒包型等10余種發展模式,同時,立足產業資源優勢,利用農村牧區閑置荒灘、沙灘、鹽堿灘種植經濟林、發展林果產業,讓“三灘”變成“金銀灘”、“果樹”變成“搖錢樹”。今年,嘎查村集體經濟全部實現5萬元以上,60%達到1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