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縣村(社區)干部隊伍強化源頭治理,重視村(社區)后備力量的培育,用妥用好監管激勵兩大手段,鍛造出素質高、能力強、作風硬的村(社區)干部隊伍。
一是選好“領頭雁”,配強帶頭人。嚴格落實村黨組織書記備案制度,全面推行村(社區)“兩委”干部任職“五步”聯審機制,堅持凡動必審,嚴把村干部隊伍入口關。采取個人自薦、群眾推薦、組織舉薦、公開選拔等方式拓寬選人視野,重點從本村(社區)35歲左右、高中及以上學歷的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退役軍人中,發現培養后備力量。全面實施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素能提升工程,抓好村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通過實地觀摩用好遠程教育平臺。累計組織150余名村級帶頭人赴成都、南通等發達地區學習發展經驗。
二是建好“蓄水池”,育出好干部。按照“好中選優批、就地取材選一批、廣開門路引一批、因地制宜育一批”的思路,優化村(社區)干部結構,要求每村(社區)儲備后備力量2—3名,全縣共培育儲備村級后備干部703名。開展村級后備力量“五抓五提”定制培養行動,建立鎮(街道)干部、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及“兩委”班子成員與村級后備力量“3+1”結對幫帶機制,每年組織村級后備力量到鎮(街道)“五辦三站”上掛鍛煉22個工作日,在村跟崗鍛煉30個工作日,提早熟悉村級事務、更好融入村級班子。
三是織密“監管網”,筑牢安全基。創新出臺《城固縣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村(居)委會主任“一肩挑”干部監督管理辦法(試行)》《城固縣優化村(社區)干部監督管理機制(試行)》,進一步理順監督運行機制,明晰監督內容。建立“小微權力”清單制度,明晰村干部權利與義務邊界。聚焦村(社區)干部主責主業,深入推廣“四議兩公開”工作方法、“三務公開”制度,將村(社區)日常事務監督管理落在要處實處。全面推行“三考兩評”實施辦法,將結果作為年底評獎評優、績效發放的重要參考依據。嚴格落實上級監督,鎮紀委定期進行村務監督。
四是用好“激勵棒”,激發內動力。探索出臺《城固縣村(社區)集體經濟發展與干部獎勵報酬掛鉤暫行辦法》,實行“基礎報酬+考核績效+村集體經濟獎勵報酬”的模式,累計發放獎勵報酬120余萬元,村干部個人獎勵報酬最高達8229.6元。每年落實730萬元提高村干部補貼,村正職每月提高400元,副職提高240元,村干部月補貼平均達2600元。試點推行村(社區)干部養老保險積累制度,切實讓村干部退職有保障。目前全縣139名村支書或原村主任領辦經濟實體,443名“兩委”成員為村級致富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