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珍華騎著電動車走在鄉間路上。
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仙陽鎮所在地去山際村,是一條26公里的盤山公路,因為山高路長,當地人很少選擇騎電動車,可來自福建廣播電視大學的山際村第一書記許珍華,卻選擇騎“電驢”下村。
許珍華騎的“電驢”是明亮的黃色,在行人稀少的盤山公路上無疑是一道風景。盡管有村民跟他說,盤山公路長,萬一電動車半路沒電或者壞了比較麻煩,可因為要經常鎮村兩頭跑,為方便起見,許珍華2017年底剛駐村時就買了這輛“電驢”。
2017年冬的一天,許珍華第一次給“電驢”充滿電,騎著它從仙陽鎮來到山際村,一路上他不停地看電量表,此后這輛車便成了他形影不離的“伙伴”。
許珍華到村后,簡單收拾一下住所,便在村干部肖躍亮的陪同下,騎上“電驢”進組入戶了解村情民情。通往銀坑和銀墩兩個自然村的路是泥沙路,坑坑洼洼的路面時不時考驗著許珍華的騎車技巧。
山際村距縣城42公里,距鎮所在地26公里,平均海拔800多米,是個名副其實的偏遠山村。全村396人,常住人口僅56人,也是個典型的“空心村”。然而,轄區內土地面積13508畝,其中耕地670畝,林地面積12000畝,森林覆蓋率90%以上,資源優勢得天獨厚。
“一定要想辦法把資源轉化為資產,增加村集體和村民收入。”
“要想富,先修路。沒有路,發展產業就是空談。有山場,竹木運不出去;有土地,沒人愿意來流轉。”
“對,先得從改善基礎設施做起。”
……
許珍華和肖躍亮邊走邊聊,規劃著山際村的未來。
有夢就有希望,關鍵靠實干。近年來,山際村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強化基礎設施建設,陸續完成了至周公畬自然村2.9公里、至銀坑自然村1.8公里的道路硬化工程,這些道路,就像一根根毛細血管,為這個安靜的小山村增添了活力。
周公畬自然村有一座徽派的兩層建筑特別醒目,也是村里最熱鬧的地方。這座全村最漂亮的房子是村民文化中心和老人幸福院,這里設有網絡室、棋牌室、書法室等供村民娛樂休閑的功能室。村里的老人說,近年來,村里陸續修了路,建了飲水工程,老人活動方便多了。
“山際村晝夜溫差大,常年云霧繚繞,非常適合種植高山蔬菜和水果。”許珍華說,要依托這里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引進農業合作社或家庭農場等種植高山果蔬、中藥材等,增加村民和村集體收入。村“兩委”干部帶領村民利用高海拔的荒山和邊角地,養殖土雞、土鴨等家禽,種植“七葉一枝花”“長桿白”等中藥材和高山蔬菜,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目前許珍華正積極爭取舊宅復墾和荒草地開發項目,為村里的發展積蓄后勁。
村中有很多閑置的古民居和山地,境內還有一條主河流,潺潺流淌的小溪,形成大大小小的瀑布。特別是建于2003年的周公畬水庫,庫區植被非常茂盛,多為原始森林或人工造林,生態條件良好。“這些都是寶貴的旅游資源,現在最想把土地、山林資源流轉出來,打造采摘園、森林人家、避暑山莊等。”目前,該村已經將500畝拋荒山垅田流轉到村集體,通過引進農業企業和種養大戶,逐步形成以吃農家菜、住農家房、觀農家景、干農家活等體驗度假模式,讓安靜的小山村煥發新的生機。
“駐村近3年,最開心的就是看到山際村一步步在變化。”許珍華說,雖然自己的“電驢”已更換了三次電瓶,但看到村里“造血”功能得到提升,特別是2019年從省級貧困村中出列,真的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