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村集體種植的100畝大田草莓,產品全銷給縣上盛源果品有限責任公司,極大地鼓舞了大家發展產業的信心。”梁甫村第一書記陳宏科高興地說。實際上,不只是草莓,梁甫村今年的羊奶、蘋果、花椒等,都走訂單銷售的路子。搭上了“訂單農業”的快車道,農民的日子越來越好、腰包越來越鼓了。
做給村民看
2018年,梁甫村實現整村脫貧。但如何穩定脫貧成效、持續增加農民收入,成了擺在村“兩委”面前的一張問卷。
2018年5月份,經多方聯系,村“兩委”干部邀請多年從事外貿出口的隴縣盛源果品總經理馬培軍來村指導。經他把脈問診,梁甫村結合土壤條件和水源優勢,確定了種植大田草莓的發展思路。而且,他還承諾保底回收草莓。
但村民不了解草莓種植,任村干部磨破了嘴皮子,沒有幾個人愿意種植。“村黨支部是帶領群眾發展致富的主心骨。針對這一情況,我們決定成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讓大家看到效益,再跟著干。”村黨支部書記梁治平回憶道。
依托產業扶持資金,流轉100畝土地,梁甫村成立了“綠盛合作社”,由村副主任張巨峰帶頭種植草莓。“40多萬元的草莓苗從河北省拉回來時,我感到肩上擔子沉甸甸的。要給群眾趟出發展的路子,決不能讓集體的錢‘打水漂’。”張巨峰說。
從栽植、除草到澆灌、施肥,他帶領20多個貧困戶忙得“團團轉”。6月份,草莓陸續成熟。張巨峰更忙了,每天天不亮,就挨家挨戶,叫人采摘草莓。摘草莓按斤計價,手快的人一天能掙150元左右,少的也有100元左右。成筐成筐的新鮮草莓,被卡車直接運送到隴縣盛源果品有限公司。這一季共收入了23萬元。
帶著村民干
草莓種植村企聯營,產品不愁銷路,這一模式讓大家嘗到了甜頭、看到了希望,也鼓勵帶動了其它產業的蓬勃發展。
結合村子實際發展情況,梁甫村“兩委”干部成立了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除過綠盛合作社外,李家楞自然村得源集體合作社500只奶山羊規模養殖廠建成投用,托管了群眾150只羊,也與陜西和氏乳業簽訂了鮮奶收購合同。丁馬自然村茂盛集體合作社栽植了400畝花椒,建起了500畝核桃園,花椒也與韓城一家花椒加工企業簽訂了意向合同,花椒樹下間作套種的400畝飼草玉米訂單供應村集體養殖場。梁甫村自然村2236畝蘋果產品也被推介到“全國氣象扶貧特產館”進行線上銷售。
為帶動群眾向主導產業靠攏,今年,村“兩委”謀劃,以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為統領,動員指導成立8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每個合作社帶動5到10戶發展家庭農場。目前,已成立了永佳肉牛、永盛奶山羊、玲瓏生豬、佰寬核桃等5個合作社。
幫著村民賺
為了延伸產業鏈條,梁甫村爭取資金220萬元,修建了農特產品收購加工廠,建起了廠房,對全村貧困戶新發展的烤煙、中藥材、小雜糧等普通農產品集中收購,統一通過電商銷售,解決普通農產品零散銷售難、價格低的問題。今年,丁馬村茂盛農民專業合作分散收購的香菇、蜂蜜、土雞等農產品,通過快手、抖音、電商等渠道銷往全國各地,收入了6萬多元。“我今年種的高粱直接賣給了合作社,價格比往年賣的高,還給我省了不少麻煩!”村民榮新發笑著說。
與此同時,梁甫村還積極探索“走出去”的實踐,外出尋找商機,與陜西天河置業科技有限公司對接,計劃種植60畝巴旦木已達成意向;與本鎮紙溝村經濟合作社初步達成一致意見,擬承包紙溝村300畝蘋果園,實行“技術支撐、團隊托管”,帶領更多人致富發展。
在村干部的帶領下,梁甫村產業發展實現了“集體帶領、能人帶動、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預計集體經濟年收入65萬元,全村1189戶戶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全村309戶貧困戶預計年均分紅1472.5元。
一頭連著田間地頭,一頭連著銷售市場,梁甫村在產業發展的探索中,讓越來越多產品搭上“訂單農業”快車道,農民的日子將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