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土生土長的北疆人,因為工作關系常到南疆出差,自認為對到南疆參加“訪惠聚”(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有著一定的心理準備。2018年2月,經組織選派,我從兵團科技局辦公室主任崗位調到第三師圖木舒克市51團4連任“訪惠聚”工作隊隊長、連隊黨支部第一書記。51團地處南疆三地州深度貧困地區,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到了連隊之后,所見所聞所感還是超乎我的想象。
51團貧困人口占全兵團44%,處處是坑洼不平的揚灰路、臟亂破舊的土坯房。更讓我想不到的是,連隊黨支部是團里掛了號的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9名連隊“兩委”平均年齡不到30歲,6人是剛工作的新手,支部書記霍樹倉被軟弱渙散的帽子壓得直不起腰、抬不起頭,干什么都沒底氣。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首先要建強班子、帶好隊伍。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帶領支部打個翻身仗,打造一支能力過硬、留得住、永不走的工作隊。
剛到連隊,我和工作隊員分別與“兩委”結成幫扶對子,讓霍樹倉和我們工作生活在一起,一日三餐在工作隊食堂吃,帶著他商量對策,把兩委分工、重點工作、“三會一課”等一項項完善落實到位。帶領兩委成員一起入戶走訪,熟悉連隊情況,了解群眾的訴求。慢慢地,班子成員思想上有了改變,以前想干不會干,現在主動想辦法干。
除了抓班子治軟、抓隊伍治弱,我還特別重視抓陣地治散。到了連隊之后,用兩個月時間,改建擴建黨群活動中心、扶貧工作站,先后舉辦群眾文化活動20多場次,提振精氣神。此外,我們還扎實推進居住區綜合整治,621戶農民陸續搬進干凈舒適的抗震安居房。
班子問題解決了,如何帶領困難群眾脫貧致富,成為我思考最多的事。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結構單一是制約4連脫貧的瓶頸。我們提出科技加實干的思路,協調兵團科技特派員來本地推廣新品種新技術,開展科技培訓、科技服務,讓農民實實在在感受到科技惠民的力量。
張永安(左二)向村民介紹棉花新品種優勢
棉花是4連的支柱產業,但由于長期粗放種植,產量低、效益差,我們先做起棉花文章。我們聯系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所專家幫助提高棉花效益,但用地難的問題又凸顯出來了,土地承包后,種什么、怎么種全由職工群眾自己說了算,他們在沒有看到實際效果前,是不愿意把自家的地拿來當試驗田的。為此,我們先通過土地流轉、建設示范基地來推進。首批1200畝地屬于154戶農民,其中近三分之一的農戶不同意流轉。我帶領兩委成員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一遍遍給他們算經濟賬,終于感動了他們,全部在土地流轉協議上簽了字、按了紅手印。
春播開始了,因幾家合作單位有一些細節沒有談妥,備耕工作遲遲不到位,實際播種時間比最佳播種期晚了半個月,出苗率只有60%。看著地里稀稀拉拉的棉花苗,我感到壓力巨大,弄不好第一場科技“秀”就會成為群眾的笑料,今后再開展科技扶貧,工作就更難做了。那段時間,我一天往地里跑好幾趟,向植棉專家電話求救,拉著項目團隊研究對策。由于技術措施對路,苗越來越多、越來越壯,秋收時示范田棉花單產比周邊田塊增收30%以上,品質提高2個等級。154戶土地流轉農戶戶均增收5400元,22戶務工群眾戶均增收1萬元。我們創造的“土地流轉+科技示范+科技扶貧”模式,被中國農業科學院概括為“51團模式”,來51團學習的植棉大戶絡繹不絕,今年新品種新技術推廣面積已超過2.3萬畝。
連隊種植合作社社長、黨員司馬義買買提說出了大家的心聲:“我種了幾十年地,第一次看到機器在我們連隊采棉花,第一次看到飛機打藥,新技術讓大家看到了增收的希望。”
棉花產業上去了,我趁熱打鐵,結合連隊特點大力發展庭院經濟。我們爭取到中國科協科技助力精準扶貧項目資金,協調塔里木大學、新疆農墾科學院和三師農科所、畜牧獸醫站的科技特派員,提供技術服務和優良的種子、雞苗,把兩個青年農民培養成養殖大戶。連隊黨員阿不都克力木肉孜是個養羊能手,他今年購買了300多只優良品種肉羊,帶動21戶貧困戶發展肉羊養殖。
張永安(右)給群眾贈送番茄新品種
內生動力不足是少數民族群眾貧困的主要原因,缺乏技術是致富的最大障礙。貧困戶依馬木哈力克的妻子患有慢性病,3個孩子都在上學,他很少去外邊打零工,一家人守著12畝地苦苦地熬日子。我邀請塔里木大學科技特派員舉辦土雞科學養殖技術培訓,給包括依馬木哈力克在內的20戶貧困戶發放了1000只雞苗,戶均養殖增收近2000元。眼看著養土雞來錢快、收益高,依馬木哈力克精神振奮,今年又養了2000只,我還幫他建了一座蔬菜冷棚,年收入超過3萬元,依馬木哈力克從過去的等靠要,一躍成為全團扶志扶智的典型代表。今年七一前夕,被評為51團的脫貧之星。
我們還組織25名貧困群眾到企業穩定就業,在連隊安置生態護林員、保潔員23人,月收入1500元以上。在51團黨委支持下,我還幫助組建了“巧手美美”縫紉合作社,半年多時間營業收入30多萬元,入社的8名貧困婦女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截至目前,4連建檔立卡貧困戶75戶、300人已全部脫貧。
這些變化,群眾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一年多來,有90名致富能人、文化隊員等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連隊黨支部一舉摘掉了軟弱渙散帽子,被評為51團先進黨支部,霍樹倉也榮獲兵團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
腳下沾滿泥土,心中沉淀真情。能為南疆深度貧困地區少數民族群眾脫貧致富貢獻綿薄之力,我感到十分榮幸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