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戴大草帽,穿著迷彩服,微微聳著肩膀,快夜深了才騎著自己的摩托車回到家中,馬灣村護林員隊長趙玉光像往常一樣結束了自己一天的工作。
趙玉光是楊柳鄉馬灣村公益性崗位護林員隊長,今年是他在這個崗位上堅守的5個年頭。趙玉光是土生土長的馬灣村農民,家中排行老二,由于姊妹較多,很小就幫助父母扛起了生活的重擔,每天早出晚歸,打地栽秧。然而,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盤田種地的收入越來越不能滿足家里的開支,尤其還要負擔孩子高額的教育支出,一直到2016年,全家人還住在破破爛爛的舊房子里,每個月總是扳著指頭過日子。在接下來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動態調整工作中,趙玉光一家被納入了貧困戶,并由幫扶干部為其制訂了詳盡的退出計劃。“等過兩天我們家的幫扶干部就會下來了,這些芒果就是摘好留給他的”每個月幫扶干部楊榮王都會和老趙約好時間,到他家走訪了解情況,趙玉光都會提前準備好自家栽種的瓜果蔬菜,讓小楊同志帶一點回家。
成為貧困戶并不是老趙所希望的,他總說村里還有比他生活更困難的鄉民,這也使他對扶貧幫扶政策看得格外珍惜。2017年,趙玉光家在危房改造政策的幫助下,修起了新洋房,他特意將一條長長的老板凳留了下來放在新房子的客廳門口,他說:“我們護林員好多兄弟沒事都喜歡來找我閑坐,大家就是坐在這條板凳上喝茶開會,現在護林員的隊伍壯大了,接下來我還要再買一條板凳,這樣以后大家到我這里開會也就更方便了?!?/p>
護林員是村里再普通不過的職業,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村里為了解決一些老百姓不便外出務工,也是為了更好管理本職責區及周邊野外用火的檢查等工作,將護林員設為了公益性崗位,目前護林員已由最初的趙玉光1個人發展到目前的26人。
時值旱季到來,馬灣村林地為楊柳鄉森林防火重點戒嚴區域,面積較廣,每年都會出現不同規模的野外違規用火現象。護林員們24小時不間斷巡邏,上班一副對講機,風吹日曬雨淋,雨天一身泥,夏天一身汗,每一座山林的安全都不容忽視。趙玉光和同事們手持對講機,嚴格按照步驟檢查山林周邊的情況,從前到后,從上到下,每確認一處,就在工作手冊上打鉤記錄。
“與醫生救死扶傷相比,我們更是‘責任重于泰山’”,趙玉光說,森林防火期間群眾野外用火頻率和風險增高,我們的工作量也隨之增大。
比泰山還重的責任,也使得趙玉光等護林員工作起來格外用心。趙玉光介紹,森林防火期間,參與巡視的護林員輪班守護在卡口,確保進出人員嚴格登記信息?!皩τ谖覀儊碚f,頭頂烈日,揮汗如雨,都是家常便飯。”趙玉光說,他們必須認真完成每一次檢查,保障森林防火安全。每次巡山行走近3萬步,相當于走了10公里路程,并且巡檢作業多數在裸露的山地,熾熱的太陽下要準備充足的飲用水。
隊員們都知道,巡山設卡工作枯燥耗時,消防滅火工作危險困難,但趙玉光從不猶豫,作為村里的老黨員,同時又是護林員隊長,趙玉光每次都主動和隊員們談心,主動作為,一發現火情立即向村里和鄉里報告,積極組織隊員和群眾撲火救援。在趙玉光的帶領下,馬灣村的護林員隊伍越來越珍惜這份工作,對黨和國家的政策越來越明白,對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的工作成效也愈加的珍惜。
“這是黨和人民交給我的事業,我還會一直堅持下去,直到自己干不動了”,趙玉光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