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綠意盎然,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仁和坪鎮業產坪村一派生機勃勃景象。村“兩”和駐村工作隊著眼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弘揚“店小二”精神,筑巢引鳳謀發展,搞活養殖產業穩脫貧,盤活村集體經濟,鄉村振興緊鑼密鼓開展。
專業合作社:你放手搞特色產業擴容,我全力保障紓困
總投資6300萬元,占地105畝,建成投產后2000頭繁育母豬能為農戶提供優質仔豬,村集體經濟增收10多萬元,提供就業崗位100余個……6月28日,五峰構樹生態產業園區在業產坪村開工建設。作為全縣首個鄉鎮級鄉村振興樣板區,5個月后母豬繁育、肉豬養殖、糞污處理、土地改良、構樹種植、飼料生產6個配套產業項目將相繼建成,為鄉村振興,發展村集體經濟開新局、譜新篇。
“我們項目落地,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真是太給力了!”黨員扶貧先鋒、五峰構樹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彭業濤感慨地說。原來,疫情持續向好后,彭業濤既看到了養殖產業的“春天”,也看到有些村民未能外出打工,也沒有發展產業的資金,于是想在村里擴建生態產業園區,以解決村民就近就業問題。但他和合伙人遇到了“規模化建廠選址難、征遷用地對象補償難、擴建構樹種植園征用土地難”的問題。
——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入戶助農搞產業規劃時,得知彭業濤的煩心事后,村黨支部書記劉國安當即表態:“就沖合作社自2017年成立以來,帶動農戶增收284.2萬元,其中貧困戶增收86.4萬元的業績,只要是合作社看中的地段,村委會來解決。”
——“五峰構樹生態產業園區項目落地后,當事人土地流轉有收入了,村集體經濟增收了,村民不出門能就業了。”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陳益林在村民代表會、村支委會上給與會人員算了“一筆賬”,得到與會人員全部贊成,成立構樹生態產業園區項目征地工作隊,全力推動項目進度。
——合作社看中五保戶陳貽堂等4戶105畝的山林田地很適合新建項目,但陳貽堂等人顧慮“土地被征沒地種”,工作隊反復上門講清“土地流轉有補償款,村集體經濟能增收,能提供就業崗位”的道理。一周后,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就將五保戶陳貽堂等4戶105畝的山林田地流轉征收到村集體名下,并與合作社簽訂了合同。
——“繁養的2000頭母豬,按照每頭消耗6斤構樹飼料算,每天得需要12000斤的構樹飼料喂養,至少需要2000畝左右構樹種植土地滿足喂養需求。”村干部、各片代表入戶作動員,“土地流轉有租金,種植構樹有獎補,合作社打工有工資。”很快,首批300畝農田成功流轉種植構樹。
端午過后,在構樹專業合作社種植園內,脫貧戶曹傳春等人在田間正揮舞鐮刀,收割構樹。“合作社落戶我們村,最大受益者就是我們。”曹傳春說,“在這里干活一小時十塊錢,多干多得!”在家門口上班,還能照顧殘疾丈夫,喂完牲口后就可以上班,一個月可掙2000多元,曹傳春日子大變樣了。
在構樹飼料加工車間內,20多個工人緊張的從大貨車上卸下一捆捆構樹,經剁草機、粉末機、攪拌機粗加工搗碎、精細研磨、均勻攪拌等環節,變成綠色均勻顆粒狀粉末。“待構樹發酵20天后,再將玉米和構樹混合,就制作成了構樹飼料,豬吃了后長得快、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合作社理事彭業濤正帶著新進車間打工的脫貧戶講解生產流程。
據了解,新建的五峰構樹生態產業園區將通過土地流轉、就業務工等形式帶動全村165戶脫貧戶及周邊村鎮實現脫貧致富。母豬繁育基地除了自繁自養之外,還具備為全縣養殖戶提供優質仔豬養殖的能力;綠色飼料自動化喂養、開放式玻璃走道布局,喂養全流程供人參觀和接受市場監督。
“豬糞經發酵后變成有機肥,用于周邊玉米等農作物種植,農作物秸稈經機械加工后變成飼料,又用于豬牛喂養……”彭業濤說,通過循環種養,合作社生產成本得到控制,村民也拓寬了增收渠道。
“構樹生態產業園區建成后,業產坪村脫貧致富、鄉村振興就更有底氣了。”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陳益林由衷地說。
回鄉創業戶:幫其種下“信心果”,助其借貸下“金蛋”
“陳書記,感謝你們工作隊幫我將貸款由一年期調整到三年期,除了養珍珠雞,我又買10只波爾山羊養殖!”這幾天,位于業產坪村二組回鄉創業的90后養殖戶李前,時而泡在種有黑麥草的田間,查看800只珍珠雞的長勢,時而查看10只在林間散養的波爾山羊活動情況。“年底了,雞呀、羊呀,就會變成金疙瘩呀!”看著雞和羊一天一個變化,李前歡快地唱著。
李前是脫貧戶嚴宏貴小女兒嚴雙雙的老公,今年小兩口回村過年,由于疫情原因留在了村里,兩人因所在的武漢公司裁員而沒了工作。疫情下的李前、嚴雙雙經歷了短暫的苦悶彷徨之后,萌發在家搞養殖創業的念頭,但無技術、無資金、無豐厚家底,養殖豬牛羊小兩口都不敢想。
從軟件開發公司的技術能人變身白手起家的養殖戶,李前百感交集。“多虧了工作隊幫我下定決心壯了膽,還解了產業發展無資金的困局。”
“你想搞珍珠雞養殖?”立夏時節,工作隊入戶進行產業規劃,村治保主任鄧成剛發現李前正在看養殖珍珠雞書籍發問,李前點點頭,“無資金、無技術,愁死我了。”鄧成剛當即給李前辦理了信貸申請,并電話對接了農商銀行楊月江經理,請予以支持回鄉創業青年。
“珍珠雞養好了是個很賺錢的新興產業,村里支持你倆回鄉創業!”陳益林電話咨詢了市林業和園林局專家,得知珍珠雞不是野生動物后,極力鼓勵李前放手干起來。
一周時間,一年期的3萬元貼息貸款到賬,一座養殖大棚拔地而起。6月14日,800只珍珠雞順利入棚喂養。
“不能讓多余的貸款睡大覺。”陳益林得知李前不到一萬元就采購了珍珠雞,立馬打電話給李前,“我個人建議,不能把創業基金這個“金雞蛋”只放在一個籃子里生錢,要多放幾個籃子里生錢,你可以嘗試養些羊,每頭母羊有200元獎補,投入成本不是太大,風險也小。”
貸款由一年期調整到三年期,心動不如行動。經李前和村干部的多方打聽,線上線下咨詢,李前從枝江專業養殖戶手中購買的10只波爾山羊順利入欄了。
“線下基地+網絡直播”!如今,李前夫婦倆每天除了在自家的山林間散養珍珠雞、波爾山羊外,還忙著拍攝記錄養殖過程,并及時在“今日頭條、百家號、大魚號”等自媒體平臺上推送。目前,已經有100多人的粉絲團觀摩養殖過程,“就是要讓顧客知道,我們的雞和羊是生態綠色食品!”看著珍珠雞有的已經長到了一斤多重,李前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珍珠雞市場行情好,4斤出欄的雞按168元/只算,除去成本等,保守點有4萬元左右的純收入。”
和李前夫婦一樣,脫貧戶陳先華的兒子、80后快遞小哥胡建峰,從甘肅蘭州打工返鄉的脫貧戶時永武兒子時俊峰,均擴建了養殖場,一門心思的發展牲畜養殖。如今的業產坪村,家家搞養殖,戶戶充滿濃濃的煙火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