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富市積極探索“黨建+微治理”新模式,在6個村民小組、自然村試點分別成立鄉村治理委員會,逐步實現讓村民法治意識“由淡到濃”、社會治理“由亂到治”、鄉風民風“由差到好”、社會治理“由管到議”的目標。
“小機構”掀起“自治熱”
在水富市、鎮(街道)兩級部門的指導下,經村黨組織和村民委員會宣傳發動,黨員群眾主動參與到治委會委員的推選中。經過民主推選,6個治委會共選出涵蓋片區黨支部書記、“兩代表一委員”、鄉賢、黨員致富帶頭人等群體在內的治委會委員44名,黨員群眾慢慢接受“事情自己議、事情自己定、事情自己辦”的治理新模式。
“小宣傳”帶動“眾人行”
為提高群眾文化素養,增強村民知識儲備,治委會針對當地群眾的實際情況,通過村民議事會的方式,傳達學習政策文件精神、開展感恩教育,以分組入戶的方式針對人居環境提升、人際關系處理等開展宣傳教育,幫助提高群眾政策知曉率,進一步提升群眾的環保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
“小制度”構建“新格局”
治委會充分發揮村民的主體作用,在原有村規民約的基礎上,通過集中討論實施執行村民議事會制度、道德評議制度、紅白喜事操辦規定、門前“三包”制度、飲用水管理和收費制度、垃圾清運收費制度、組民公約、黨員聯系幫帶貧困群眾制度等村民自治制度,以微信群發送、大喇叭播放等方式,讓制度入戶入心,將“處置權”交給村民。
“小舉動”溫暖“眾人心”
為破解村民小問題不想跑、大問題不敢提的尷尬,治委會委員通過日常走訪、農閑閑聊等方式,傾聽村民心聲、了解村民訴求,為村民開辟新的反映訴求渠道。三角村鑼鍋治委會成立鑼鍋小組教育基金,力求為鑼鍋孩子的就學提供保障,現已獲各類人士捐款5541元;花園小組因地勢原因存在季節性缺水問題,花壇村花園治委會委員立馬奔赴村民家中了解詳情、安撫情緒,積極為村民運水入戶。
“小評比”激發“新活力”
為打開鄉村治理新局面,激發群眾動力,治委會以人居環境為突破口,每季度開展一次評比,評選出在人居環境、文明禮儀、道德風尚等方面有突出表現的農戶或個人,利用“紅黑榜”,將結果納入“愛心超市”積分兌換,激發村民內生動力。羅巖片區治委會執行正向激勵“紅七條”與反向約束“黑名單”,在群眾之間形成比學趕拼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