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基層支部的“三會一課”記錄本基本上“足不出戶”,少有人去詳細查看。如今,青海大通縣25個黨(工)委627個黨支部的“三會一課”記錄本,每季度都會如期到縣委組織部和各黨(工)委“走一遭”,逐一接受審閱。
“記錄還有待進一步規范”“黨員大會、支委會次數不夠,質量還不高”……審閱過后,一行行“黨委書記評語”格外引人注目。
逐級審閱基層支部“三會一課”記錄本這一現象的出現,源于《大通縣基層黨組織“三會一課”報備聯審觀察制(試行)》的制定和出臺。
大通縣委組織部在日常黨建督導工作中發現,有些黨支部沒有明確“三會一課”主體內容,將“三會一課”等同于會議“收納柜”,各類學習會議都往里面裝;有的黨支部開展“三會一課”脫離工作實際,黨員參與積極性不高;更有甚者,長期不組織黨員開展“三會一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三會一課”浮在表面,難以落地落實。
為有效化解“三會一課”內容不實、形式不新、質量不高、程序不規范等難題,大通縣委組織部結合工作實際,在全縣范圍內推行“三會一課”報備聯審觀察制度。
每月初,各基層黨支部結合基層黨委工作安排和支部實際,在征求黨員意見建議基礎上,擬定“三會一課”主題及方案,報基層黨委備案審核。基層黨委不斷強化督促檢查力度,統籌安排在崗在職黨員干部作為觀察員,現場指導基層支部規范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對落實情況進行全程監督。
觀察員結合黨員到會情況、參會積極性、形式是否新穎等方面,采取百分制形式對黨支部落實“三會一課”情況做出整體評定,評定結果作為黨支部年終黨建目標考核的重要參照依據。
每季度末,黨支部書記、基層黨委組織委員、副書記、書記以及縣委組織部門依次對黨支部落實“三會一課”制度的會議記錄、照片、小結、學習筆記等檔案資料的完整性、真實性進行聯審,簽字確認并提出反饋意見,督促基層支部及時改進內容和方式,避免流于形式。
“什么時候我的‘意見建議’從‘三會一課’聯審表上消失了,鎮黨委所屬的13個村(社區)黨支部開展‘三會一課’基本上就規范了,我的階段性工作目標也就實現了。”新莊鎮黨委書記一邊審閱“三會一課”記錄本,一邊笑著說。
在“三會一課”報備聯審觀察制實行中,有一條明確的“紅線”規定,即“兩凡是兩一律”:凡是檔案資料不齊全或弄虛作假的,一律取消年度評先評優資格;凡是存在娛樂化、庸俗化等傾向的,一律及時叫停并整改。劃定了“紅線”,立下了規矩,大通縣基層黨支部“三會一課”制度越走越實、越走越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