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廣州出發,沿廣清高速一路北行,不過60多公里,便進入了鳳城清遠。華燈初上,一江兩岸的城市美景令人著迷:一座座高樓在綠蔭蔥蘢中拔地而起,縱橫交錯的公路四通八達……一座繁華的現代化都市躍然眼前。
城區若此,下轄北部山區市縣、曾經“老少邊窮”的廣闊鄉村又如何呢?日前,記者來到連州市豐陽鎮畔水村,眼前的情形令人驚喜:新建的亭臺廊圃和田、園、山、水相互交融;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在對口單位“產業幫扶+鄉村旅游”古村保護性開發下煥發新生……
一直以來,“最富的在廣東、最窮的也在廣東”,這是廣東區域城鄉發展不協調的真實寫照。
破解城鄉二元結構,重點在農村。眼下,清遠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和廣東省委、省政府部署,將鄉村振興作為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基本路徑,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破除信息壁壘,聚焦產業振興
走進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太保鎮黑山村,只見草木豐盛,鴨壯魚肥。黑山村“鄉村新聞官”雷健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賣力地推銷當地特產清水鴨。不到一個月,8000多只清水鴨便銷售一空。這是以往黑山村村民一年的銷量。
清遠是農業大市,向外推廣本地特色農產品,破除農產品與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壁壘,幫助農戶打開銷路,是清遠首創“鄉村新聞官”措施的初衷。從2018年8月9日首批8名“鄉村新聞官”走馬上任至今,清遠市已在286個行政村聘任“鄉村新聞官”308名。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清遠正在以廣清一體化為重點,加快入珠融灣,帶動城鄉經濟高質量發展。“鄉村新聞官”,只是清遠助力農民精準脫貧、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一招。
此外,清遠還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發揮市場機制,將帶動模式和緊密的利益聯接起來,將“幾根繩”擰成“一股繩”。
在全市94.1%的貧困人口實現預脫貧基礎上,清遠提出以“3+X”產業體系引領鄉村產業發展,舉全市之力重點打造清遠雞、柑橘、茶葉三大主導產業,各縣(市、區)依托自身資源稟賦發展一個特色產業,推動規模化發展,爭取用5—8年時間,實現清遠雞年出欄量2億只以上、柑橘種植面積100萬畝、茶葉種植面積100萬畝。
激發村民活力,共建美麗鄉村
“沒想到,我外嫁不過3年,村里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臟亂差的落后村變成整潔亮麗示范村。”近日,英德市橋頭鎮潭坑村張屋村小組一名外嫁女回娘家探親時,對村里的變化又驚又喜。
這樣的蝶變,在清遠廣大村莊比比皆是。在產業振興中脫貧增收的農民,對村莊人居環境和村容村貌需求不斷攀升;同時,優美舒適的生態環境,也為鄉村休閑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清遠找到了一個有效激發村民自主建設活力的政策——以獎代補,即政府扶持資金實行先建后補、驗收通過后撥付。村民創建熱情和積極性得到調動,實現了從“要我建”向“我要建”轉變。
清遠還實行“梯度化創建”,推進“整潔村、示范村、特色村、生態村、美麗田園”五個梯度美麗鄉村建設。
目前,清遠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自然村12603個,完成率達到82.2%。省定貧困村中20戶以上的自然村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清遠成功創建美麗鄉村2951個,被評為“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示范地區”。
探路鄉村善治,注入振興動力
“清遠在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上,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突出基層黨組織政治、發展、管理、服務‘四個功能’,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強勁動力。”清遠市委書記郭鋒說。
通過將“支部建到村組”,有效推動農村基層黨組織在重大任務中的作用發揮;同時以自然村為單位組建村民理事會,在黨組織領導下激活基層自治,清遠逐步探索出一條以黨建引領農村有效治理、引領農村建設發展的新路子。
陽山縣杜步鎮東江村委會元江村小組深處山區,發展滯后,全村528人,承包地分成700多塊,耕種效率低下,導致長期撂荒。在黨支部書記陳天房帶領下,全村534畝耕地按照每戶兩塊地進行了重新整合,并引導土地向大戶、公司流轉,集約經營,使原本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升級為以連片開發、規模經營為特征的現代農業,整盤棋都活了。
目前,清遠已在全省率先啟動了村、組兩級黨組織規范化建設工作,以制度形式確立了農村黨組織的領導地位,建成基層黨組織13232個。全市農村黨支部團結帶領村級組織、村民群眾整合土地166.5萬畝,整合普惠性涉農資金7.35億元,為鄉村振興注入長久動力。
伴隨涉農公共服務的重心下移,民生服務也延伸到鄉村。“村代辦員制度”自2015年起延伸為“全省首批基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試點”,同時跟進網上辦事、多網合一改革。“如今,我們農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樣的服務,大家心氣更順暢了。”陽山縣嶺背鎮犂頭村村民歐金素感慨。
農民兜里有錢,眼中有景,心頭有勁。一幅城鄉一體、共同富裕的時代畫卷,正在清遠大地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