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姑娘在浦北縣三合鎮生態茶園采茶。 鄭廣濤/攝
藍天下,一個個農業示范基地,一片片現代特色農業觀光園;樹林間,一群群嗡嗡飛舞的蜜蜂,一只只肥碩的雞鴨,還有滿山坡覓食的牛羊,構成了一幅如詩如畫的田園圖。
這幅圖將浦北縣現代特色農業的特點直觀地展示了出來。近年來,該縣依托“世界長壽之鄉”金字招牌,按照“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要求,深入實施現代特色農業提升工程,通過采取政策撬動、園區帶動、品牌推動等有效措施,不斷推進現代特色農業提檔升級。去年,該縣“三品一標”企業數排名全區第一,“三品一標”農產品數排名全區第二。
政策撬動 發展特色農業有助力
浦北縣六硍鎮官村的山上,貧困戶黃承鑒的百香果長勢喜人。“感謝政府,在好政策的扶持下,我去年初種植百香果20多畝,收入近10萬元。”黃承鑒說。
像黃承鑒這樣得益于政策扶持,發展百香果種植農戶全縣有1350戶。百香果成為浦北縣農業增產增收的新引擎。
為有效推進特色農業發展,加快貧困戶脫貧致富步伐,浦北縣按照“5+2”的產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優質稻、柑橘、茶葉、雞、魚和百香果、黑豬主導特色產業,出臺百香果和黑豬產業發展扶持獎勵工作方案和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以獎代補”實施辦法,從財政安排1000萬元的產業扶持資金和1305萬元產業發展獎補資金,鼓勵企業、合作社和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目前,全縣培育百香果產業龍頭企業2家,黑豬產業龍頭企業3家,新種植百香果1萬多畝,新增能繁母豬5625頭,新增出欄肉豬48萬頭,實現了2018年全縣24個預脫貧村均有特色產業的目標,覆蓋80%以上的貧困戶。
同時,該縣充分利用政策的撬動作用,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耕地“小塊并大塊”整治工作,積極引導農民加快轉變生產方式,實現“抱團”發展特色農業產業,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目前,全縣發展農民合作社707家、家庭農場93家,累計流轉土地10萬多畝,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263.55萬元,初步形成了農業經濟的集約化、規模化。
園區帶動 農業規模經營有標桿
“這里的風光不錯,既可游玩又可摘果,真是愜意!”近日,帶家人到白石水鎮雙良芭樂園觀光旅游的廣東游客李先生說。
雙良芭樂園以千畝特色水果——臺灣番石榴為依托,結合民俗風情特點,布設彩虹花廊、愜意荷苑、奇緣山、便捷民宿等休閑景觀,打造廣西四星級鄉村旅游景區。據村民黃有文介紹,自從村里發展觀光農業后,一年四季游客絡繹不絕,實現了既賣風景又賣果實的“雙贏”,每戶每年可增收2萬元。
雙良芭樂園是浦北縣佳荔特色水果(核心)示范區的一部分,是示范區輻射帶動的直接結果。近年來,浦北縣按照“四季有花賞、有果摘、有景游”的經營理念,將欽北二級公路的北通平坡、清湖、高林和白石水的良田、陳依等連片村莊整體打包,打造成集生態、觀光、旅游、休閑于一體的核心示范區,使核心區內4000畝荔枝和1500多畝番石榴的生態效益充分發揮出來。該示范區總面積5萬畝,其中核心區6800畝,輻射帶動周邊北通、白石水、大成、張黃、三合5個鎮發展優質荔枝種植3萬多畝,解決勞動就業1500人,年增加農民收入6000多萬元。目前,該示范區成為廣西四星級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是農民增收致富的聚寶盆。
佳荔特色水果示范園是浦北縣推進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的縮影。為進一步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近年來,該縣大力推進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建設,目前創建自治區級示范區3個、縣級5個、鄉級25個、村級162個。如正在全力創建廣西五星級示范區的五皇山石祖林中茶示范區,核心區茶園面積達1萬畝,輻射區面積1.4萬畝,帶動貧困戶種茶和就業950多戶,形成示范區發展和脫貧攻堅“雙贏”格局,成為浦北現代特色農業的又一大亮點。
品牌推動 特色農產品銷售有市場
“我們的‘浦百’牌百香果,是廣西名牌產品,是全國第二個達到國家‘綠色食品’A級標準、第一個獲得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證書的百香果產品,在歐亞市場大受歡迎,成為‘一帶一路’的黃金果。”浦北南國水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周承輝說。
南國水果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浦北縣種植百香果的龍頭。為真正打開國際市場,該合作社高度重視品牌建設,于2010年注冊了“浦百”牌商標,并加強與中國農科院、華南農大的專家團隊合作,從種植上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讓“浦百”牌百香果安全級別年年都達到歐美標準。在品牌效應的作用下,百香果的附加值得到了明顯提升,產品暢銷全國,并打進了東南亞、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直接推動全縣建設百香果基地14個,種植面積1.5萬畝,年總產量超過9.5萬噸,實現社員人均年收入2.2萬多元。
為有效拓展農產品市場,近年來,浦北縣高度重視品牌建設,深入實施“特色農產品品牌戰略”,集中力量培育、扶持、壯大一批知名、著名商標和地理標志產品,全面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目前,該縣已獲“世界長壽之鄉”“中國香蕉之鄉”“中國紅椎菌之鄉”“中華蜜蜂之鄉”稱號,實現爭創“三品一標”農產品54個,富硒農產品11個。其中龍升牌紅椎菌、健美樂牌丹竹液、珠鄉橄欖等榮獲“廣西名牌產品”稱號;官垌魚、紅椎菌、香蕉、黑豬等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浦北黃皮”產品已通過省級品鑒,目前正推送農業農村部申請地理標志產品,品牌建設工作走在全區前列。
近年來,該縣在品牌效應的作用下,有效加快了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榮獲“廣西農村淘寶優秀縣域”稱號,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建設項目被國家商務部評為優秀檔次。2018年,全縣累計實現電商交易總額11.3億元,其中農產品網上交易5.49億元,同比增長70%,貧困村產品銷售2.56億元,成為助農增收的又一大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