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把話說到我心里了,把關心做到家了,我咋能不支持?”堅持了10年,今年7月底,71歲的趙兵凱終于同意把擋在繁華馬路中間的房子拆遷。
趙大爺家位于遼寧省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汪家街道汪南村,10年前沈撫大道改擴建,需要居民遷移,但在這處房屋居住多年的趙大爺一家卻怎么也不肯遷移。
即使沈撫大道如期開工、按期通車,趙大爺也不妥協。房屋橫跨在沈撫大道上,只留下一條窄窄的車道。沈撫大道是連接沈陽和撫順兩市的中軸路,車輛行駛至此,必須減速繞行,才能避免撞上這屋子。
“房子‘騎’在路面上,天黑車快,避讓不及,很危險,這些年發生了10多起車禍,村子里的車輛出村也得逆行。”汪南村黨支部書記聞宇說,這段路一度成為人們的“堵心路”。
遼寧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位于沈陽和撫順之間,曾經是兩市的邊緣區域。面對征地拆遷、居民維權、失地農民保障等民生“舊賬”,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堅持問題導向,對民生問題和相關矛盾糾紛,落實到部門、落實到人。
“其實,趙大爺并非不通情理,只是不理解拆遷政策。他的屋子之前屬于利用住宅進行生產經營,并非真正的門市房,他要求按照門市房補償,的確難以實現。”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干部王慶豐說,今年6月,他多次與趙大爺及其家人耐心溝通,努力解決擱下10年的難事。
“我們一方面耐心細致做工作,另一方面用足補償政策,絕不讓趙大爺一家受損失。這看上去好像是一個堵路拆遷的小事,實則堵的是老百姓的心,隔開的是黨和群眾的距離。”沈撫示范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董峰說。
趙大爺的一雙兒女聽了工作人員多次闡釋政策,態度發生轉變,從抵制到理解再到支持,轉而勸說起趙大爺來,做父親思想工作。“我也是個明白道理的人。”趙大爺吐露心聲,“以前就是想為家人多爭取些補償,但現在一家人都在跟我講道理,過去因為不了解政策,才鬧得自己不順心,特別不值當,應該盡快解決。”
7月30日下午,趙大爺平靜地揮別老房子,曾經堵路的老舊房屋被拆除。十年“堵心路”,終于變坦途!圍觀群眾紛紛點贊。拆除時,一位出租車司機還特意拿出手機錄下視頻發到朋友圈,興高采烈地說:“今后跑車順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