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汝州市始終把農村黨建作為固本之舉,推動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發揮領導作用。通過“抓政治建設、抓隊伍建設,促支部聯建、優化服務” 等措施,因地制宜,凝聚強大合力,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戰斗堡壘作用。
抓政治建設,在脫貧攻堅一線發揮政治引領。著力抓好政治建設,是推動黨的脫貧政策和各項部署落到基層的根本保證。一是開展政治教育擦亮政治底色。規范各村(社區)“三會一課”、每月10日主題黨日活動,通過佩戴黨徽、唱國歌、重溫入黨誓詞等形式,為黨員找初心,增強黨員干部政治性、原則性。二是推動黨員進黨校固本培元。實施“萬名黨員進黨校”,分級分批對農村黨員進行集中培訓,實現村(社區)“兩委”干部、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村級脫貧責任組成員、幫扶責任人培訓每年全覆蓋,有力提振黨員群眾脫貧奔小康信心。三是推動黨員干部作風持續向好。嚴格落實好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全面落實黨員積分管理、農村無職黨員“一編三定”和機關黨員到社區報到等制度,提高農村黨員干部先進性、模范性。
抓隊伍建設,在脫貧攻堅一線凝心聚力。著力抓好第一書記、基層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形成脫貧攻堅強大合力。一是創新第一書記管理。利用黨務信息化系統視頻電話,開展培訓學習、督查檢查,開設網上功能性黨支部,開好“兩個例會”(周工作例會、月黨支部黨員大會)、開展業務理論學習、總結交流等活動,實現第一書記自我管理、共同提高。二是選優配強村主干。按照“有理想信念、有責任擔當、有優良品德、有創新思維、有服務意識、有廉潔正氣”等“六有”標準,選派具有視野開闊,思路清晰,路子寬廣等優勢的機關事業單位優秀干部、退休干部、退休教師、退伍軍人、高校畢業生等到貧困村任職,助推精準扶貧。三是推進結對幫扶多樣化。選取重點職能委局分包貧困村,實施定點駐村幫扶,同時按照人才扶貧工作要求,開展農業科技人才特派員、扶貧產業企業發展人才選派工作。
促支部聯建,在脫貧攻堅一線發揮聚合效應。以黨支部互幫互助為抓手,通過先進帶后進、百企帶百村、園區帶貧困村等措施實現精準脫貧。一是實施村村聯建。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在貧困地區以中心村為依托,整合周邊村級黨組織建立黨總支,優化資源,共同發展,同步脫貧。二是推行村企聯建。實施“百企幫百村工程”,選取重點農業化龍頭企業與貧困村實行黨支部聯建,建立產業扶貧基地,增強造血功能,帶動貧困農戶脫貧致富。三是開展園村聯建。通過貧困村黨支部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園黨組織溝通對接,引導貧困戶就地參加技能培訓,實現轉移就業,達到脫貧目標。
優化服務,在脫貧攻堅一線提升組織效能。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通過優化服務,推動組織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提升組織效能。一是抓隊伍優化提高滿意度。大力實施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整體提升優化計劃,持續實施鄉土人才回歸工程,建好村級后備干部庫,通過“一窗口辦理、一站式服務、一平臺共享”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服務。二是健全“獎”的機制促服務提升。財政每年列支專項資金,提高村黨支部書記報酬,并落實城鄉養老保險待遇;結合星級黨組織創建活動,按照星級給予物質獎勵,激發干事創業激情。三是創黨建示范點促典型引領。圍繞“三定四抓”,全面推行“月調閱、季展評、半年觀摩、年終考評”,按照“對標提升——觀摩評比——整改再提升”的步驟,聚焦抓黨建工作重點,選樹典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