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娟,女,1986年出生,九三學社社員,農業推廣碩士,廣東省河源市委編辦體制改革科副科長,中共河源市委、市人民政府派駐源南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隊隊長。2018年4月,劉少娟積極響應中共河源市委的號召,放棄機關優越、安逸的工作環境,毅然奔赴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第一線,用情扎根基層,用功干事創業,在實踐中探索出符合實際的精準脫貧路徑,帶領廣大群眾走上了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
毅然奔赴鄉村振興一線的“女漢子”
2018年4月,中共河源市委、市政府決定從機關選派干部到鎮村一線,推進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工作,劉少娟是單位第一個報名到基層工作的干部。報名之前,她的親戚和朋友都不理解,因為那時,她的小孩才1歲,家里的老人又身患疾病,家庭需要她的付出,機關的氛圍也是比較寬松,放棄優越的環境,到鄉村振興一線直接跟群眾打交道,確實不應該是她的“最優選擇”。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初到源南鎮,劉少娟首先克服了自身的主客觀困難,丟下家中需要照顧的孩子和老人,對于這些年一直在機關干業務工作的她來說,農村工作充滿了陌生和挑戰,但她不怕苦不怕累,和源南鎮的基層干部一起走村入戶,通過認真學習和深入調研,她準確了解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各項政策,掌握了源南鎮的基本情況,與老百姓交朋友,建立起了真摯深厚的友誼。由于工作有股不怕難、不怕苦、不服輸的干勁和沖勁,敢想、敢說、敢做、點子多、膽子大,面對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工作繁雜、瑣碎、難度大的實際,她毫不退縮、勇于面對,源南鎮的干部群眾都稱她是一個真正的“女漢子”。
脫貧攻堅戰場上的一把“尖刀”
2018年,正是脫貧攻堅到了爬坡過坎、攻堅拔寨的時候,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階段,在這個時候,中共河源市委、市政府派出鄉村振興工作隊,作為工作隊隊長的她,必須引領干部群眾樹立有咬定目標不放松的信心,拿出落實責任不懈怠的韌勁,充分發揮“尖刀”作用,才能不負組織重托、不負群眾期望。
為盡快熟悉村情民意,劉少娟帶領工作隊成員到田間地頭,深入了解生產情況和村情民意。在入戶調研的基礎上,她感到,要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鄉村振興,干部是核心、產業是關鍵。干部是核心,重點是要激發基層干部和派駐鎮村干部的熱情,“扎根”鄉村、“深入”鄉村,引領群眾克服艱難險阻,當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的“領路人”。為此,劉少娟提出“黨建示范引領鄉村振興”的工作思路,加強各村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和鄉村振興等方面的政策宣傳,提振村兩委干部工作熱情。短短一年時間,源南鎮各村黨組織陣地面貌煥然一新,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氛圍良好。與此同時,劉少娟還率先在全市建立“四定期”機制,即每月定期與市縣組織、農業、住建、扶貧等部門溝通對接,明確工作重點難點,確保工作有的放矢、精準施策;每周定期與鎮有關部門和村干部進行分析研判,堅持問題導向,以問題整改推動工作落實;每周定期到村入戶,檢查工作進度,督促工作落實;每周定期走訪群眾,增進群眾感情、匯集群眾智慧、凝聚群眾力量?!八亩ㄆ凇睓C制有效地激發起鎮村干部和基層群眾參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得到中共河源市委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市推廣。
基層干部的精氣神提起來了,還必須要有產業的支撐,這才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長久之計”。為此,劉少娟積極謀劃和實施“一村一品”農業產業項目,挖掘并推動了雙下養蜂示范基地和白田下壩葡萄園“一村一品”兩個示范點建設,引導成立了葡萄園和養蜂基地合作社,幫助其創建了品牌、設計了品牌Logo和產品包裝,協調區鎮下撥經費修繕道路等基礎設施,并幫助他們加大宣傳和渠道對接,以實現壯大村集體經濟和富民增收。
近來,源南鎮雙下村村民劉戊旺所養蜜蜂產的蜂蜜,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許多老客戶都買不到他的蜂蜜。說起蜂蜜的事,劉戊旺多次在親戚朋友面前提起鄉村振興工作隊對他的幫助。2008年劉戊旺從部隊退役后,就在源南鎮雙下村老家養起了蜜蜂,但他的蜂蜜始終無法擴大銷路,業績也比較一般。2018年鄉村振興工作隊到源南,劉少娟調研后建議把養蜂產業作為雙下村的主導產業,并幫助劉戊旺成立了鋤頭凹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協調解決了一套農產品檢測設備,指導合作社通過專業化、標準化、規?;?、品牌化運作,成功把蜂蜜產業打造成為雙下村“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去年,該合作社的總產值達到120萬元,其利潤有六成之高。環保蜜蜂養殖讓越來越多的村民找到了致富奔康之路,那些沒有技能和勞動力的家庭,也分享到了發展的成果。在劉少娟的指導下,雙下村先后籌資45萬元,在村委會側樓樓頂建造了51千瓦的光伏發電站,發電收益率在8%以上,發電的所有收益全部分給村里的貧困戶,確??倳浱岢龅摹靶】德飞弦粋€都不能少、脫貧致富一個都不落下”的要求落到實處。到2018年底,劉少娟所在的源南鎮5個村年集體經濟收入均達30萬元以上,全鎮126戶貧困戶242貧困人口,97%都順利實現脫貧。
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到基層一線“披掛上陣”以來,劉少娟始終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掛著心頭,以實際行動來踐行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的諾言。
2019年6月,河源市連接受到“610”“612”特大暴雨襲擊,全市93個鄉鎮、28萬余人受災,部分鎮村交通阻塞、房屋倒塌,水稻、經濟作物受浸受損,大批基礎設施損毀。6月13日,暴雨還在持續,工作隊組接到群眾反映,在位于城南水廠工地山下有一戶農戶因出行的道路被洪水阻斷,農戶被困在房屋里,此房屋存在山體滑坡的隱患,劉少娟心急如焚,馬上組織駐該村的精準扶貧隊長、村干部和城南水廠工作人員一起另辟通往該房屋的芒頭草路,冒著暴雨徒步一個多小時走到該房屋,多番勸說其撤離,并把農戶帶到安全的地方進行安置。6月14日,又接到雙下村第六小組石芽坑處村民賴亞蓮反映該村民小組因持續強降雨出現嚴重影響群眾出行并有漏電危險的水浸點。得知這個情況后,劉少娟立聯系供電部門,迅速排除漏電危險,并協調鎮政府派出鉤機推土機石沙、村里派出施工人員,從市高新區運來土方,及時填埋墊高水浸點,并連續幾天到施工現場跟蹤督查填土工作,不辭辛苦指導救災復產工作。此外,為進一步保障村民安全出行,還積極協調解決了鋤頭坳山路5個會車點建設資金問題,全力打通蜂農“平安路”和“致富路”。過后,不少村民專門發來信息,稱贊她不愧是群眾的貼心人。
在這次水災中,源南鎮的受災情況并不是十分嚴重,但劉少娟的眼里裝的不僅僅是源南的群眾。在獲悉河源市連平縣、龍川縣嚴重災情后,她第一時間想的是重災區的群眾生產生活所面臨的困難,積極主動向九三學社河源市基層委領導建言,發揮民主黨派的優勢,幫助災區群眾度過難關。在社市委會領導的支持下,一方面劉少娟廣泛動員社員捐款,另一方面立即發出倡議,號召社員在抗洪搶險和復產重建中體現九三擔當,充分體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情懷。在不到三天的時間里,河源市九三學社就籌資6萬余元,并利用捐款在連平縣重災區連續7天為受災群眾熬熱粥,送溫暖,累計送出4000余份,得到災區群眾的一致好評。在九三學社的號召下,廣大社員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充分體現擔當作為,其中,身在連平的九三學社社員用自己的沖鋒舟,連續救出2名被洪水淹沒房屋、在屋頂等待救援的村民,安全轉移群眾20多名。
所謂“一枝一葉總關情”,劉少娟的理解,就是對群眾的真摯感情和關懷,并不僅僅是在急難時,更多是體現在日常里、小節中。2018年9月在一次走訪貧困戶的過程中,劉少娟了解到雙下村貧困戶黃來茍家中3口人沒有熱水器洗澡,家門口沒有路燈照明,生活非常不方便,她立馬協調鎮扶貧辦和村為其安裝了熱水器和路燈,力所能及為群眾排憂解難。在源南鎮的農村,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都患有白內障疾病,但由于文化程度不高,不少患者都對白內障抱著“聽之任之”的態度,導致遺留下不少眼盲病人。到源南鎮工作后,劉少娟對這個現象十分關注,并下決心幫助群眾去除病癥、重啟光明。她積極發揮九三學社在醫療衛生方面的人才和資源優勢,主動向基層委領導報告情況,并請求邀請九三學社深圳市委員會開展幫扶河源暨精準醫療活動,組織醫療專家團隊為源南鎮村民進行義診,并確定每年至少為河源當地貧困家庭100名老人白內障患者實施免費手術救助,并為貧困家庭有脊柱側彎及先心病患者進行免費手術,得到了廣大患者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