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變化太大啦,看看這沖水馬桶、熱水器、浴霸,整得別提多干凈了!”剛進屋門,記者就被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村民李龍植老人拉著參觀,只見衛生間內干凈整潔。
2015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光東村。看到一些村民還在使用傳統的旱廁,他提出“廁所革命”——讓農村群眾用上衛生的廁所。為此,和龍市拿出332萬元用于光東村的旱廁改造,幾個月后,全村210戶家庭全部用上了水沖式廁所。
走出屋門,4年前的水泥路如今成了瀝青路,道路兩旁花團錦簇,各家各戶的民俗圍墻被統一粉刷,整齊漂亮。人居環境改善,脫貧就有了更多門路。2016年,吉林省旅游發展委幫助光東村編制完成了旅游規劃,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等鄉村旅游基礎設施也陸續建成。光東村引入社會資本成立光東朝鮮族民俗旅游服務公司,目前已有100余家旅行社把光東村納入長白山沿線行程,并簽訂了旅游用餐合同。旅游旺季,光東村日均接待游客近千人。“脫貧靠別人幫一把,致富就得靠自己了!”李龍植說,他也入了股,一年能多收入近萬元。
2018年,和龍市40個貧困村全部退出,6926戶12435人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2.9%下降至0.15%。
“脫貧不脫責任、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監管、脫貧不脫幫扶,在防止返貧的同時,也要為鄉村振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基礎。”和龍市委書記金烈說。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為增強貧困人口的“造血”能力,吉林省先后總結推廣了20余種特色產業扶貧模式,結合農業結構調整、農村改革和生態建設,做到因人因戶因村實施產業脫貧項目。
2015年末至2018年末,吉林省貧困村從1489個減少到223個,農村貧困人口從70萬人減少到7.8萬人,貧困發生率由4.9%下降至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