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南醴陵市委牢固樹立大抓基層鮮明導向,把提高村干部待遇和保障水平作為固本強基的重要舉措,出臺《醴陵市村干部薪酬管理辦法》,從政治待遇、報酬保障、制度監督入手,進一步激發村干部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工作中干事創業的熱情和活力,營造了村干部主動謀事、積極干事,比學趕超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良好氛圍。
在政治上激勵,讓村干部有“奔頭”。在公開招考、推選“兩代表一委員”和評先評優時,將指標向基層一線傾斜,向常年扎根村里履職盡責、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優秀干部傾斜。近兩年,擇優選拔22名優秀村干部進入鎮領導班子。11名在職村干部通過公開招聘事業單位考試進入鄉鎮任職。在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換屆選舉中,367名政治素質強、發展能力強的優秀村干部被推選為各級“兩代表一委員”。開展“鄉村最美共產黨員”“十佳走訪干部”等系列評選活動,26名村干部獲表彰并在全市宣傳推介。32名村干部獲國家、省、株洲市級榮譽,孫家灣鎮孫家灣村黨總支書記葉志鋼先后獲評“全國勞動模范”“湖南省優秀黨務工作者”,當選第十二屆省黨代表、株洲市黨代表,先進事跡被《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多家央媒宣傳報道。
在報酬上關心,讓村干部有“甜頭”。建立“基本工資+績效獎金+保險”的報酬體系并逐年提高。今年財政投入黨建工作經費1.1億元,比上年增加2000萬元,村級運轉經費達到30萬元/年,城市社區運轉經費達44萬元/年。發放村(社區)干部工資5400萬元,村干部平均工資達4.5萬元/年,社區工作者平均工資達5.5萬元/年,為1513名村(居)“兩委”干部購買養老保險、工傷保險、意外傷害和重大疾病綜合保險,并定期組織體檢。擴大村干部選用視野,加大村級后備干部培養力度,全市270個村(社區)均儲備3-5名后備干部。將黨建專干納入后備干部培養使用,工資由市財政全額保障。
在制度上監督,讓村干部有“名頭”。出臺《醴陵市村級組織“六基”規則》,從“基本組織、基本隊伍、基本職能、基本制度、基本機制、基本保障”六個方面全面規范村級組織運行,進一步完善以村黨組織為領導核心、村民議事會為議事主體、村民委員會為執行主體、村務監督委員會為監督主體的“四位一體”村級治理機制。建立陽光監督體制,完善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推行村干部薪酬發放和績效考核公示制。明確鄉鎮黨委、政府是村級組織的管理主體,鄉鎮財政部門是村級財務的實施主體,村務監督委員會是村級事務的監督主體,各主體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確保村干部經濟待遇管理規范有序。目前,全市270個村(社區)全部建立村(居)務監督委員會,共確定監督事項1046件,提出工作建議586條;發現、糾正問題35個。鄉鎮街道紀(工)委和財政所負責對村干部報酬發放日常監管,并按季度組織督查,及時糾正和嚴肅查處各類違紀違規發放薪酬行為,并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