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德才(左一)指導種植黨參。
陳 洪攝
茂林鎮新貌。
陳 洪攝
在云南昭通市永善縣茂林鎮甘杉村,提起他們的老支書——譚德才代表,鄉親們都紛紛夸贊。
甘杉村是個特困村,最低海拔2300米,最高海拔3150米,氣候高寒冷涼,糧食產量低、經濟效益差。
譚德才在村干部任上為脫貧致富帶領鄉親們拼了十幾年。年近花甲之時,譚德才卸任村支書后,又帶領村民成立了甘杉村永興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幾十年來,奔走在脫貧攻堅一線,盡管身有殘疾,但憑著強大信念和鄉親們的支持,譚德才依然步履堅實。
年輕時候的譚德才有個創業夢。在20世紀80年代,身邊不少人吃了上頓還在愁下頓的時候,譚德才就成了村里第一批走出大山的人,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實現了創業夢的譚德才看到城里燈火通明,人們看上了電視,家鄉的父老鄉親們卻仍然吃不飽飯、用不上電燈。
“能為父老鄉親做點什么?”譚德才幾經思索,下定決心——回鄉!就這樣,譚德才回來了,將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幫助鄉親們脫貧致富上。
2003年10月,譚德才因車禍導致大腿、小腿五處骨折,其中兩處粉碎性骨折,傷情較重。住院醫治半年后,譚德才傷未痊愈就提前出院,一邊躺在床上養傷,一邊張羅著村里的各項工作。
多年來,譚德才帶領鄉親們植樹造林、搞基礎建設、修公路、建電站,現在家家戶戶日子越過越好,大多有了自己的產業,不僅用上了電燈、看上了電視,轎車、卡車也不少。昔日的荒坡換上了綠裝,集鎮上矗立著兩座投資上千萬元的工廠,鄉親們親切地喚著譚德才:“你就是我們的主心骨??!”
2013年換屆選舉,譚德才正好60歲,主動要求從候選人中退了出來。
“給年輕人更多機會,我自己也還有一點余力,去幫還沒完全富起來的村民們找找新路子?!弊T德才說。此后,譚德才遠赴甘肅調研考察。經過考察土質、市場技術分析、試種等一系列前期準備,譚德才帶領全村開始大面積承包土地,成立合作社,推廣黨參種植。
2018年,合作社種植中藥材達1200多畝,建起黨參初級加工廠,實現年收入700多萬元,解決了全村300多人的就業問題,其中大部分是婦女、老人和殘疾人。
“我還能為鄉親們做點什么?”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譚德才始終記掛著這個心愿。今年,他帶來了加大農村殘障人士脫貧幫扶力度、加快山區經濟產業發展扶持、加大山區退耕還林支持等建議。譚德才說:“來北京參加兩會,要把鄉親們的心里話帶過來,還要把政策信息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