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孝昌爭創“四好農村路”示范縣,推動鄉村振興。(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鴻 通訊員 殷靖 攝)
投資500萬元,修通一條10公里長的建設好、管理好、養護好、運營好的“四好農村路”,撬動一個投資12.8億元的大項目。這是發生在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孝昌的一個故事。
近年來,孝昌投資7.6億元,建成“四好農村路”200余公里。一條條路助力鄉村振興,也串起一個個舒心的故事。
“十里長廊”花木俏
孝昌周巷鎮有一條“十里苗木長廊”。
說起這條長廊給自己帶來的經濟效益,周巷鎮腳門村村民湯子剛算了一筆賬:“兩年前,我一年純收入有10多萬元。去年,我的純收入達到了三四十萬元。”
“以前,從腳門村到黃廟村,一條機耕路不足3米寬。一到雨天,大車進不來,只好用小車轉運。”57歲的湯子剛種苗木10多年,交通不暢一直困擾著他。
2017年,長29公里、寬6米的“十里苗木長廊”修通,包括腳門村在內的11個苗木專業村交通瓶頸被打破。
“現在9米長的車可直接開到農戶田里,把鈔票送到農民手中。”孝昌夢里花園花木專業合作社秘書長沈騰介紹,由于“十里苗木長廊”修通,沿線苗木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去年銷售收入達到3000萬元,涌現出30多位年純收入過30萬元的苗木種植、經營戶。
億元大項目“循路”進村
2015年11月,信義光能(孝昌)有限公司成立。成立前,投資方提出修通一條路的要求。孝昌縣交通局一口答應。該縣投資500萬元,建成從鄒崗周興村到新沖村的鄉道周新線,全長10公里、寬6米。
周新線通車后,信義光能投資12.8億元,在鄒崗鎮流轉土地約3000畝,建成大型光伏電站和占地8000平方米的熱帶植物觀光大棚。
“光伏項目建成后,每年為孝昌納稅1500萬元。3年多來,我們共捐款460萬元,為11個村建起光伏扶貧電站,還投資480萬元修鄉村道路。”信義光伏孝昌項目負責人張紹德介紹,農民流轉土地,每畝每年可獲流轉費400元。此外,農民還可在光伏基地務工,每天勞務收入120元。
小山村吃上旅游飯
位于大別山南麓的小悟鄉田堂村,過去閉塞落后。一條兩米多寬的土路,是村里連接外界的唯一通道。
“過去不光路窄,還盡是凼子。”村民王漢華回憶說,村里不少老人都沒去過縣城,村民遇到急事,想從城里打的回來,加價一倍都沒人愿意跑。
2016年國慶節前后,當地爭取項目資金1000多萬元,建成一條連接觀音湖、觀雙線、松姚線的旅游公路。這條路長7公里,路基寬10米、路面寬7米,兩旁還有彩色的自行車賽道。包括田堂村在內的4個村受益。
田堂村大打旅游牌,先后爭取資金200多萬元,建成村游客中心(即田堂度假農莊),并引回在外創業能人田建洲經營。2017年至2018年,“孝行千里”湖北省自行車挑戰賽(孝昌站)兩次在田堂村舉行,武漢孝文化促進會三周年孝親宴、孝昌首屆帳篷文化露營節也相繼在田堂村舉辦。
“每到周末,武漢、孝感及孝昌本地的游客都來了,去年收入達到30多萬元。”田建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