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區撫寧鎮三里楊莊村,街道條條干凈整潔、樓房棟棟美觀現代,處處可見榕樹花開滿枝……然而30年前,這里卻是街巷崎嶇、房屋衰敗、民心渙散。1988年,退伍軍人楊運才在鄉親們的期盼中,接任了村黨支部書記。從上任那天起,他便和村黨支部一班人一起,團結全體村民,借力城郊村的區位優勢,一年接著一年不松勁,獻真情、用匠心,硬是將負債累累的落后村,打造成了集體資產積累數百萬元、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嚴謹——淬煉過硬班子隊伍
“大叔,今天忘簽到了吧?”全村黨員大會上,楊運才提醒著一名老黨員。對于村里的“三會一課”,楊運才一直抓的既嚴又緊,流程一個都不能少。他深知只有嚴格的組織生活,才能帶好黨員干部隊伍。為此,村里每月一次黨課、一次支委會,每季度一次黨員大會,一執行就是30年。
30年來,三里楊莊村所有重大事項,都做到了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并通過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會決策實施。實打實的表率示范,讓群眾對黨員干部的信任感越來越強,黨員干部隊伍凝聚力和號召力有了很大提升。
探索——開辟經濟發展新路
凝聚班子隊伍的同時,楊運才把目光投向經濟發展。他堅持發展集體經濟,千方百計找出路辦集體企業,先后辦起了村磚廠、塑編廠,成立村建筑隊等,解決了村內200多人的就業問題。還通過荒山承包、車庫門臉房租售等措施盤活集體經濟,目前村集體資產已達800多萬元。
結合本村土地平整和近郊村區位優勢,楊運才決定發展以高效日光溫室為重點的設施農業。為此他不惜自己掏錢組織干部、村民到外地參觀學習。看到村民猶豫不決,他個人投資20余萬元,率先建起18個高標準日光溫室大棚。為了幫建棚戶籌措資金,他費盡周折,協調建棚貸款71萬元,幫助26戶村民解決了建棚資金,3個月時間全村大棚就達到62個,高峰時大棚面積達300余畝,成了村民增收的重要來源。
堅守——打造安定和諧環境
“經濟發展了,村里的安定團結也得跟上。”楊運才剛上任之初,村里在監獄服刑人員就有14名,村風民風較差。現任村內小區物業經理的張永貴,刑滿釋放后整日東游西逛,村民避之唯恐不及。楊運才動員班子成員輪流做思想工作,引導其改過自新。慢慢的,三里楊莊村風民風實現根本好轉,多次被省、市評為民主法治示范村。
如今,村集體每年都會拿出30余萬元,為村民免費繳納合作醫療,春節為每戶村民發放年貨,逢年過節為全村60周歲以上老人送去慰問品,定期資助留守兒童和村里的困難戶。
擔當——肩負土地流轉重任
三里楊莊村成了土地流轉樣板村,周圍的村如何才能不落后?鎮黨委動員楊運才,將其任命為三里楊莊村、東城貫村、渤海寨村聯合黨總支書記,統籌做好各村的土地流轉工作。“當時也沒多想,就認為土地流轉每年有租金,建工廠后還能解決就業問題,這對村里是機遇,對村民來說也是大好事。”
對于個別“難纏戶”,楊運才挨家挨戶走訪,工作做到村民的炕頭上、地頭上,功夫不負有心人,僅僅用時3個月,3個村土地流轉及地上附著物清點工作便順利完成,共完成土地流轉5000畝。2018年村黨支部換屆,楊運才不僅順利當選,還被鎮黨委任命為6個村的聯村黨支部書記。為民服務的擔子更加沉重,干事創業的腳步卻愈加從容。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只要群眾信任,我就一直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