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這兒是臭水滿地流。”山西省長治市屯留區路村鄉老軍莊村支書時長青說:“現在,看看我們的村容村貌,變化夠大吧。”
老軍莊村是遠近聞名的牲畜屠宰、牛驢肉加工集中地。以前,每天有數噸牲畜糞便、血水、內臟等廢棄物隨意傾倒。現在的老軍莊村,臟臭無蹤,美麗宜居。眼前的變化,源自屯留區垃圾分類、終端處理模式的創新。
據了解,屯留區把垃圾分為可腐爛和不可腐爛兩大類,通過各自的運轉處理體系處理。可腐爛垃圾包括廚余垃圾以及禽畜糞便、秸稈等農業廢棄物,分戶收集、定期收運、密閉處理,進行沼氣化綜合利用。“這樣的分類設計接地氣,村民聽得懂、易操作、可執行。”屯留區區長翟衛華說。
現在,老軍莊村的沼氣站有300立方米規模,借助沼氣,村里建了公共浴室,小學、村集體組織活動都可以免費或優惠用燃氣。
“村里配備了專用垃圾收集車供牲畜屠宰加工戶使用,”時長青介紹,“每戶送1車料就能免費領公共浴室澡票,送夠10車領1袋沼渣,村里人對垃圾分類的認可度、積極性都上來了。”
對可腐爛垃圾進行沼氣綜合化利用,當地克服了不少困難。可腐爛垃圾在25攝氏度到30攝氏度時最有利于發酵,可屯留區整體處在太行山上,冬天氣溫常在零下十來攝氏度。屯留區采取增溫保暖措施,創新采取集中供熱+地暖管、沼氣鍋爐+地暖管、電熱棒+地暖管三種模式,通過熱水循環加溫,提升沼氣罐內溫度,同時沼氣罐外又采取搭建陽光保溫棚、加蓋保溫棉被、噴涂保溫材料等方式,在較低投入條件下,實現沼氣設施常年不間斷地穩定、高效產氣。
目前,屯留區已建成可腐爛垃圾沼氣化綜合處理站16座,總容量約1.5萬立方米,可輻射處理12個鄉鎮110個村的可腐爛垃圾和40多個養殖場的畜禽糞便。
老軍莊村正在規劃一座產氣規模更大的沼氣站,村里牲畜屠宰、肉類加工產業產生的可腐爛垃圾可就近送到沼氣站作原料。“如果可腐爛垃圾不能得到有效處理,垃圾圍村、污水橫流的老軍莊就沒辦法建這個基地。”翟衛華說:“可以說垃圾分類、無害化處理,為老軍莊的相關產業創造了發展條件。”
“在人口較為密集的農村,屯留區以沼氣池建設為突破口,探索出了一條村民積極參與、收益良性穩定、可持續運行的農村垃圾分類、終端處理路子,值得借鑒推廣。”長治市委書記孫大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