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縣南石門鎮崔路村黨員干部和村民一起埋設污水管道。 劉志敏攝
“雨天沒積水,晴天沒異味,咱們村里生活不比城里差。”河北省邢臺縣會寧鎮董家溝村村民,對村里開展的廁所革命和人居環境整治贊不絕口。村黨支部書記王振芳介紹,2018年開始實施的“黨建+人居環境治理”工程,僅污水管網建設村集體就投入300余萬元。
長期以來,農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大、收集困難、處理率低,任意排放問題突出,“污水靠蒸發”現象沒有從根本上解決。2018年初,邢臺縣委印發“實施方案”,引導農村黨組織不斷改善生態環境,以生活垃圾、廁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為主攻方向,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董家溝村是邢臺縣污水管網建設試點村,全村僅用不到100天時間就鋪設完9600余米污水主管網、改造440戶廁所,建成120立方米污水處理站,全村污水管道覆蓋率達到85%以上。“考慮到少數農戶距離主管網較遠,我們因戶制宜,改用雙甕式戶廁,實現了污水排放的有效管控。”王振芳說。
污水管網和水沖式廁所的建成,不僅實現了雨污分流,解決了生活污水、生產廢水的無序排放,更解決了莊稼澆地問題。然而,由于董家溝村地勢較高,自來水供應需要加壓泵加壓,耗費電量較大,之前未能實現24小時不間斷供水,給水沖式廁所的使用帶來了不便。縣鄉兩級人大調研了解情況后,協調縣水務局投資60余萬元新打一眼600米深水井,縣供電公司投資10余萬元將變壓器更換為200千伏安,順利解決了村民的后顧之憂。
據了解,邢臺縣像董家溝村這樣已經建成污水管網和污水處理站的村已有59個,其中24個由縣環保分局負責,31個由縣住建局負責,4個由村自建。環保局、住建局先后投資3800萬元建設資金。按照計劃,今年新增建設污水管網57個村,均由縣住建局負責,由縣財政列支專項資金2000萬元。“加上一些村自建出資,116個村污水管網建設經費約1億元,完善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了宜居品質,讓廣大村民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邢臺縣委組織部有關同志說,“按照縣委、縣政府關于農村污水治理工作安排,到2020年,全縣519個村將全部實現污水治理有效覆蓋。其中,192個村將實現污水處理設施有效覆蓋,327個村將實現污水管控有效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