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游客在張偉的采摘園采摘軟棗獼猴桃。 通訊員 趙興家攝
9月10日,記者驅車來到盧龍縣劉田各莊鎮張田各莊村,拐過一所小學,便看到一片蔥蔥郁郁的果園。在蜿蜒的藤蔓下,一顆顆青綠色的果子長勢喜人。
“這就是軟棗獼猴桃,別看它像棗一樣個頭不大,味道卻很好。”果園的主人張偉告訴記者,自從引進了這種“小果子”,不到5年的時間,便摸索出一條致富路。
2015年,在外打工的張偉無意中得知遼寧有一種水果,口感軟甜、市場前景良好。“在外打工也掙不了幾個錢,不如回家搞種植試試。”一向敢闖敢拼的張偉,連續往遼寧丹東跑了五六次,又在村里租了一片不到9畝的小園子,最終把軟棗獼猴桃的幼苗種在了家鄉。
一年爬藤,兩年掛果,三年見產量。張偉學技術、請專家,深耕5年,初見成效。
“去年這片果園的產量在兩萬斤左右,今年能達到3萬斤。”張偉介紹,軟棗獼猴桃如今市場零售價每公斤30元,批發價每公斤15元,光這一項收入就讓他的腰包鼓鼓的。
嘗到了甜頭,張偉又嘗試擴大軟棗獼猴桃的種植面積,“除了這里,我在海港區、昌黎和盧龍的果園加一起就有50多畝,與別人合伙經營的果園全市達到200多畝。”即使這樣,每到8月底果子上市時仍供不應求。
電話響起,是山東的一位農友咨詢購買軟棗獼猴桃幼苗的事。掛了電話,張偉說,自從干出了點成績,很多人都想跟著他學習種植軟棗獼猴桃。去東北買苗太麻煩,自己索性又包了一塊地,開始賣軟棗獼猴桃幼苗,一年下來也有幾十萬元的收入。
一個果子,多種吃法,圍繞著軟棗獼猴桃,張偉開辟出多條致富道路,也帶動了周邊農民增收。
李志文是張偉的同鄉,去年包了4畝地,也開始種植軟棗獼猴桃,一年多下來,藤蔓上也冒了許多小果子。“明年可以摘果銷售了,等到后年畝產達到2000斤時,這么小的一塊地就能有六七萬元的收入呢。”李志文笑著說,自己現在就等著收錢。
與李志文類似,張田各莊村村民現在除了種地,也有幾家開始種植軟棗獼猴桃。農閑時節,不少村民扎進果園,幫忙采摘、包裝、發貨,四五個月下來收入近萬元。
由于種植技術上的失誤,今年有個別軟棗獼猴桃出現了銹斑,影響了價格,“預計減少了20多萬元的收益,十分可惜。”張偉說,前一段時間他專門到陜西學習了一段時間,爭取明年果子上市時能保質、保量。
“下一步,我們準備引進一批‘紅皮紅肉’的軟棗獼猴桃,豐富種植品種,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同時,加大網上售賣、采摘園等銷售渠道的建設,提升軟棗獼猴桃的附加值,讓更多的老百姓嘗到軟棗獼猴桃的‘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