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為期”,是2011年許召堯當選山東省平度市店子鎮許家村黨支部書記時暗自定下的“時限”。說起這個“十年”的初衷,還得回溯到十多年前的許家村。
一個400多戶的村莊,有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文書、計生主任、會計、出納等10多個村干部及工作人員,村里卻一團亂糟糟,這是當時許家村的寫照。甚至有那么4年,村里選不出黨支部書記,只能由鎮黨委機關干部兼任。
許家村究竟怎么了?
“老百姓看不慣啊!村務政務不公開,村干部人浮于事,村集體的錢都不知道花在哪兒了,誰還擁護他們啊!”今年72歲的村民許長梓見證了許家村多年的“是非曲直”。
轉機出現在2011年,正值不惑之年、在外從事管道安裝工作的許召堯也覺察到了村莊的不妙。“再也不能這么下去了,你得回來為許家村當好這個家啊!”當年村里的伙伴三番五次勸說許召堯。
繼續在外干年收入不菲的工程,還是回村收拾爛攤子?許召堯也有點動搖。“這是生咱養咱的村子,作為一名黨員,就回去拼上十年為父老鄉親干點事吧!”許召堯說,當時他的想法就是“為期十年”,“十年后我就50多歲了,再讓有能力的年輕人接著干。”
回到村里,第一件事就是“認人”。由于常年在外,村里老人孩子竟然有一半多不認識許召堯。“鄉音未改,鬢毛也未衰,只要把我的想法告訴鄉親們,他們肯定會支持的。”許召堯很有信心。在了解了許召堯為村莊謀劃的未來后,村民紛紛支持。當年4月,他以高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和村主任。
上任伊始,許召堯先從“亂”的源頭和村民反映強烈的“矛盾點”著手解決問題。針對村民反映的財務不公開、垃圾成堆、農業生產占用機耕道等突出問題,村“兩委”多次召開村民大會,廣泛征求民意,制定了《集體資產負面清單管理》《邊角零星地管理使用協議》《村規民約》等一系列制度。
村子要發展,產業不可少。依托鎮駐地村的優勢,許召堯提出了產業融合發展的思路,先是對臨街28間門頭房進行公開招租,又陸續引進眼睫毛加工、面粉廠等企業,促進村民就業、增加村集體收入。如今,村里由每年固定經濟收入不足8萬元,增加到現在的50萬元。針對村莊地處貧水區的實際狀況,利用旱季先后疏通雙山河道300多米、開挖平塘4000立方米,經過幾年的雨水積蓄,水面已是碧波蕩漾,為村里發展大姜、洋蔥等特色產業提供了水源保障。
“許家村真是變樣了,俺們真心盼望這屆班子一直干下去!”村民們出去趕集賣菜,臉上都有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