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樂山鎮后箐村委多了一名年輕的駐村干部,一個25歲剛參加工作的醫學高材生來到基層開展脫貧攻堅駐村幫扶工作,白嫩的膚色顯得有些“格外”。見到剛來的駐村干部,村民們紛紛議論。“這么年輕的小伙子,不給村里添麻煩就不錯了。”“聽說是市里面來的,多半是下來作秀的。”“你們說,會不會是上面派下來混基層工作經驗的呀!在咱們村呆一呆,回去就當領導咯。”村民們對新來報道的駐村干部陳斌并不是很看好。
自此,他便離開了舒適的家、離開了妻兒,白天和村干部一起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晚上還得一個人在寂靜的村委辦公室,面對一堆堆的資料,一摞摞的數據,在精準中說事,在扶貧中流汗,那是他駐村幫扶難忘的三個月。
那晚寒風瑟瑟,我們工作組正在辦公室商議2020年具體的幫扶措施該如何落實。一個突然的電話,只聽到那頭喘著氣并帶著哭泣的聲音:“我老公出了交通事故,我現在腦袋一團亂麻,不知道聯系誰,首先想到的只有你,幫我想想辦法……”那是他幫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梁高碧的聲音。
“我去開車,你們陪同我一起,我不能看誰哭,因為我從小就在農村長大,是在苦水里泡大的,知道一個交通事故對于貧困家庭來說有多大的影響”,多實在的一句話,讓我們在場的駐村干部震撼了。
當趕到醫院時李大哥已脫離生命危險,但還是把右大腿骨撞斷了,需兩萬元先做手術治療。看著梁大姐流著淚說:家里哪有那么多錢吖,就連養豬買了2千元的飼料都是賒的……陳斌見此情此景主動預付了醫療費用,那晚一方安撫后,他便和梁大姐一同去了當地交通執法大隊處理這起安全事故。
所幫扶村的后箐小學實屬我鎮“邊遠戶”,教學實施和師資力量十分落后,就連學生的生活標準也是鎮黨委的“心頭肉”,而他卻借助派出單位(遵義市婦幼保健院)力量,爭取資金為學生訂做校服,解決并改善了學生用餐質量。作為脫貧一線的駐村干部,他將脫貧攻堅中心工作為己任,不分上下班和節假日,一年的駐村時間,他積極投身后箐村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圍繞轄區內146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沖刺脫貧和“越線”致富,做到了不忘一戶,不漏一人。
從農村改革“八要素”到基層產業扶貧,他細化幫扶任務,挖掘村內產業發展思路,現在的后箐村已有梨園1700畝,桃園500畝,棗園500畝,提子園200畝,林下養殖綠殼蛋雞2萬羽左右。有了產業發展,還得考慮如何把農產品推銷出去。他往市區跑、往單位跑,從派出單位到市直機關部門,從同事到朋友,從家屬到親戚,無不知曉他是“新時代的營銷員”。從農產品介紹到簽訂長期供銷協議,他經手的銷售額就達到了28萬余元,在做好利益聯結的同時,更是幫助村“三委”做到了產銷對接,一年時間實現了村集體資金積累達12萬元。
在這一年多時間里,他那輛從剛來的1.4萬公里到今天3.9萬公里的小汽車,這2.5萬公里見證了他同村“三委”干部同吃同勞,走村入戶,訪貧問苦,更見證了他的扶貧之路。
現在村民們都習慣叫他“小斌”。“只有把群眾放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眼里,只有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干部,精準扶貧只要我們無私無畏,就會無所不成……”這是陳斌在駐村幫扶工作中的真是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