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優秀村書記示范培訓班在成都市戰旗村現場教學。 李 明攝
四川省優秀農民工村書記示范培訓現場。 李 明攝
“雖然時間過去一年了,但培訓內容歷歷在目?!闭f起在四川西部新農村建設培訓中心接受培訓的情景,簡陽市雙桂村黨支部書記蔣福廷記憶猶新。
四川西部新農村建設培訓中心是四川省農業農村廳主管主辦、面向全國農村干部進行鄉村建設、鄉村振興理論和技能培訓的專業培訓機構。中心成立以來,構建了以專題教學、案例教學、互動訪談、社會實踐、結構化研討為主要形式的的辦學模式,承辦了來自四川、甘肅、陜西、新疆等全國20多個?。ㄊ校┑?00多個班次,在鄉村人才振興方面交出了一份靚麗的答卷。
讀懂弄通學透政策
讀懂弄通學透政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前提。政策解讀是四川西部新農村建設培訓中心的必修課,其目的是要拓展鄉村振興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徑。
眉山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兩新”工委書記趙強說,這個中心的理論教學非常有特色,授課的老師都是相關領域的專家,既有理論功底也有實踐經驗。授課時,既通過條分縷析的講解讓學員理解政策出臺背景、初衷、重點內容,又通過一個又一個的案例深入淺出地讓學員掌握政策的精髓。
阿壩州若爾蓋縣麥溪鄉俄藏村第一書記達熱初對《鄉村振興戰略解讀》課印象很深,“為了幫助大家理解,專家舉了四川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浙江田園綜合體建設的例子,使得產權改革、要素融合等難懂的政策一下子鮮活起來?!?/p>
現場教學典型引路
四川西部新農村建設培訓中心也是“車輪上的培訓機構”。中心擁有示范教學點200多處,他們分布在以成都為中心的四川各個地市(州)。有些示范點甚至遠至山東、浙江、江蘇等地。在這些示范點里,學員們可以學習村集體經濟“三變”改革經驗,也可以研討最新的鄉村旅游振興辦法,切實做到“真學真用”。
中心負責人介紹說,他們要把基層干部帶到鄉村振興先進地區,讓他們親歷這些地方是如何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巨變的。看鄉村旅游就去農科村、青杠樹村;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就去戰旗村;看特色種植,就去蒲江古佛村。目前四川鄉村振興的各項改革,從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到農商文旅融合發展,從鄉村公共服務到社會治理,都有相應的現場教學點。幾乎每天都有幾輛大巴同時拉學員去各地。有些現場教學點更是遠到雅安、德陽、綿陽等地,甚至在外省。根據學員的反饋,每隔一段時間,中心都會對各類教學點進行評價、整理,不斷更新。
師資隊伍多元多樣
“沒有寬廣的視野,就不會有廣闊的思路,也不會有扎實的技能”。為此,四川西部新農村建設培訓中心構建了一支“兼容并包”的教師隊伍, 3000多名教師中有專家學者、機關干部、企業經營管理者,也有鄉村振興先進村黨組織書記、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根據不同的培訓需求,每個班都有30%的兼職教師。“全省優秀農民工村支部書記示范培訓班”學員、劍閣縣長嶺鄉金像村黨支部書記蒲建元回憶說,他們那個培訓班的授課老師不僅有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還把一些鄉村振興先進村,如成都市戰旗村、遂寧市拱市村負責人請來與學員面對面分享集體經濟發展、鄉村社會治理經驗,交流他們在推進工作中的體會。
多元多樣的教師隊伍帶來的是智慧的碰撞,為學員們解決自己所在地區的鄉村振興問題提供了參考。張掖市貧困村第一書記培訓班學員、甘州區花寨鄉余家城村第一書記史超說,學員們有機會與不同類別的老師交流,可以從多方面受到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