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西海固白雪茫茫。2020年的第一場雪,悄然飄落在寧夏海原蒼茫的大山里,辛勞了一年的農民喜氣洋洋,企盼著新的一年風調雨順有個好收成。
屋外大雪飄飄,在海原縣關橋鄉麻春村,38歲的駐村第一書記曹瑾和幾個村民圍著燒得正旺的火爐,籌劃著春節期間的群眾文化活動。
曹瑾聯系到中衛市有關單位來麻春村慰問,約好這一天中午到。當天,還有寧夏回族自治區和中衛市文聯要來麻春村進行慰問,村里一大早就熱鬧起來。
麻春村是遠近聞名的文化大村,這些年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村民自發成立了秦腔隊,定期在村頭的鄉村大舞臺表演,還經常前往周邊的鄉鎮和縣區演出。曹瑾和鄉親們商量著,今年的春節文藝匯演大年初二在村頭鄉村大舞臺啟動,除了本村村民自己演出,還要邀請毗鄰的羅山村村民,一起演上幾天。
“今年是全縣完成脫貧摘帽的一年,大伙兒將徹底告別世世代代貧困的苦難記憶,迎接新生活,要把演出搞得熱熱鬧鬧,充滿祥和喜慶。”曹瑾給鄉親們加油鼓勁。
2018年5月從縣政府機關來到麻春村后,曹瑾一直沒閑著。“主要就抓兩件事:一是要想辦法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二是要充分調動大伙兒的積極性,動腦筋想辦法,積極行動起來。”
近年來,關橋鄉大力發展硒砂瓜種植,而麻春村種的硒砂瓜品質不錯,加上村里年輕人丁曉龍成立了集種植、銷售于一體的硒砂瓜專業合作社,讓村民種瓜收入有了保障。
因此,曹瑾鼓勵村民李海文一家改變傳統觀念,種硒砂瓜改善生活。
剛開始,李海文一家并不接受改種西瓜。他們家里有幾畝旱地,多年來一直種小麥、玉米做口糧。“種瓜成本高,自己沒本錢,還怕一旦種不好,吃飯都沒保障。”
曹瑾也理解李海文一家人的擔憂,便積極行動起來,身體力行幫助李海文家。
一次不行,他就多次上門做工作;口說無憑,他索性帶這家人去其他種植戶那里實地考察。
后來經協調,他幫李文海一家落實了貸款,貸了5萬元作為種瓜啟動資金。同時,他還第一時間和丁曉龍聯系,拜托對方全力指導李海文,并在銷售時給予重點支持。
有了曹瑾的積極動員和“保駕護航”,李海文一家種瓜沒了后顧之憂,第一年就種了40畝硒砂瓜。有專業人員指導,加上全家人精心照料,一年下來,硒砂瓜喜獲豐收,通過丁曉龍的合作社,賣了10萬多元,一家人都喜氣洋洋。
在麻春村,在村干部和全村群眾努力下,去年全村種植硒砂瓜6000多畝,總產值1300多萬元,帶動31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致富,這個昔日靠天吃飯的小山村走出了一條產業脫貧的新路子。
“換腦袋、變觀念是最要緊的事。”駐村一年來,不論是發展致富產業,還是倡導文明新風,曹瑾對此體會頗深。
多年來,高價彩禮也是海原農村普遍存在的現象,娶媳婦要10萬元到20萬元彩禮,還要樓房和小轎車,很多農民因此致貧、返貧。
來到麻春村駐村,每次進村入戶或開展大型活動,曹瑾都要抓住機會“說道說道彩禮的事”,他要努力讓村民明白一個道理,“只要家里致富有門路,孩子們有出息,彩禮就可要可不要”。
曹瑾和農民講道理、拉家常,講得多了,農民覺得也有道理。漸漸地,村里的風氣變了。去年,村民王建新的女兒結婚沒要一分錢彩禮,成為麻春村的一段佳話,在全村廣為流傳。
王建新和妻子楊芳“完全想通了”,“只要他們小兩口過得好,對我們好,要那干啥哩!”
結婚一年來,沒有因為彩禮而貸款,女兒和女婿一身輕松,工作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兩家人也和和氣氣。每當節假日或有空閑時間,女婿經常到王建新家,每次來都不空手,家務活更是隨手干,一家人高高興興。
在麻春村,像王建新這樣的家庭逐漸多了起來,很多村民的思想觀念變了,不再為彩禮爭高低,而是看誰家家風好,誰家孩子孝順,事業發展后勁足。
“引導村民找到合適的致富門路,同時,努力營造良好的家風、村風,都是一些利長遠的事,雖然費心費力,但很值得!”駐村一年,曹瑾越來越覺得,奉獻這片黃土地,辛苦并快樂著。
年關將至,西海固普降瑞雪,麻春村全村父老正翹首等待全縣脫貧摘帽,滿懷希望迎接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