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夏天,家住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區三里楊莊村的黨寶石,特意給在北京和石家莊工作的兩個兒子打電話,讓把放暑假的孫兒們送回來待兩天,“這趟再來我這小院,保準兒他們住得舒服。”老黨有這樣的底氣,源自家里一個小小變化——用了多少輩子的茅坑旱廁,改造成了蹲式馬桶的雙甕式無害化衛生廁所。“以前,小孩來了最怕上廁所,嫌有味兒,沒待幾天就嚷嚷著要回去,這個暑假可住了不少日子。”
老黨家這個廁所的樣式,早已是三里楊莊村家家戶戶的“標配”。6個月前,在撫寧區集中進行的農村廁所改造工作中,全村400多個旱廁全部完成改造,村民們徹底告別了捂著鼻子上廁所的日子。
變化的過程,并不輕松。“改造是政府出錢,大伙兒自愿報名,可要一下子改變多年的習慣,不是人人都能理解。”村主任劉鐵和說,三里楊莊是有3000多人口的大村,讓所有村民都認可這件事,是最難的地方。
動工前,村里用大喇叭反復廣播通知,可主動來報名的不超過50戶。于是,村“兩委”干部和老黨員挨家挨戶上門,把政策和好處掰開揉碎了講給大家聽。“咱自家改廁所,國家和區里給每戶投入1000元,材料和施工隊村里可以統一安排,400元材料費,400元工費,還有200元足夠搭個新側屋,等新廁所一用上,你就知道好了……”在入情入理的動員下,很多不愿意改廁的村民,思想上轉過了彎兒。
黨寶石的鄰居劉大勇,就是這次動員時決定加入改造的。劉大勇去改造完的鄰居家看了看,立馬作出決定,“真干凈啊,一點味兒都沒有,也不見蒼蠅、蚊子,再瞅瞅咱家這旱廁,就覺得進不去人了。改!”
大力度的宣傳和實際效果,讓像劉大勇一樣的村民越來越多,最后,全村完成這場廁所革命,只用了40天。而這40天的變化,對三里楊莊村的樣貌卻是一次徹底的翻新。
三里楊莊的改變只是撫寧區農村廁所改造的一個縮影。因為成效突出,撫寧區的經驗已在整個秦皇島地區推廣。截至2019年底,撫寧區已超額完成市定改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