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已是寒冬,走進涇川縣汭豐鎮百煙村設施農業的溫棚里,各種新鮮果蔬生機盎然,一株株草莓枝繁葉茂,鮮紅欲滴,辣椒、豆角、西紅柿等蔬菜作物郁郁蔥蔥,長勢良好。
村民們正忙著修剪枝秧,采摘果蔬,從最初的不會種到現在的得心應手,設施農業成就了他們的“小康夢”,這也加快了他們轉型現在農業的步伐,乘著鄉村旅游的快車,振興是他們的下一個目標……
穿過溫棚配房,掀開塑料門簾,走進菜農喬小峰的蔬菜大棚,映入眼簾的是一壟壟翠綠可人的西紅柿,一株株細嫩青脆的線辣椒,和煦的陽光透過棚膜灑在綠意正濃的菜苗上,把人帶入到了蔬菜樂園。這幾天可把菜農喬小峰夫婦忙壞了,一袋袋采摘好的辣椒載著他們豐收的喜悅即將運往農貿市場,這溫棚讓全縣人民冬天也能吃到新鮮的蔬菜,我們很有信心。
“市婦聯今年免費給我修繕了大棚,置換了受損棚膜,幫扶隊的“親人們”每年都邀請縣蔬菜辦專家為全村瓜菜種植戶進行蔬菜高效栽培、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培訓,把技術作為種植蔬菜的關鍵。今年我種植了4個溫棚,前半季是甜瓜,后半年是西紅柿、辣椒和豆角,賣了將近三萬元,我相信勤勞苦干,在以后的發展中一定會越來越好。”喬小峰說。
而在百煙村,最出名的就是草莓采摘園,依靠特色種植發展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成了全村的新鮮事,這讓周邊的游客絡繹不絕,好不熱鬧。
放眼望去,新鮮紅嫩的草莓鋪滿大棚,在綠葉、白花的映襯下十分搶眼,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味兒,令人垂涎欲滴,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在草莓棚里體驗著采摘的樂趣。
“發展村集體經濟,才能帶領村民致富。13個草莓溫室大棚,每個棚產出奶油草莓1000多公斤,最近游客采摘每斤50元,年收入30余萬元,日光溫室、鋼架拱棚承包費為村集體帶來7萬余元收入,明年我們想擴大規模,把我們村打造成“特色果蔬大村”。黨支部書記楊雙虎如是說道。
汭豐鎮百煙村依托便利交通,建成設施蔬菜園區1處,有蔬菜大棚156座,形成以甜瓜、草莓等為主的特色產業,帶動露地菜種植330畝,溫室蔬菜富了村民,樂了鄉親。
近年來,涇川縣緊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以特色產業培育、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按照“擴量、提質、創牌、增效”的發展思路,優化發展布局,擴大種植規模,強化科技支撐,興建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累計建成設施蔬菜園區48個,日光溫室878座,鋼架大棚4172座,設施蔬菜面積達到4300畝,種植大田蔬菜2.11萬畝,全縣蔬菜總產量達到6.28萬噸,產值8663萬元,農民人均蔬菜收入突破800元。